中国古代政治核心制度

2022-07-27 13:16: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政治核心制度》,欢迎阅读!
中国,古代,核心,政治,制度
专项一 古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2

【考纲】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演变

【考情分析】对这一时期政治史考查,预测侧重于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制发展进程、运作机制、重大影响及其评价;以材料题为主。

【基本知识巩固】

一、古代选官制度演变: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1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以称“世官制”);

2.战国至秦朝:军功爵制。代表: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3.两汉: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4.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5.隋唐:科举制。 概况:

1)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3)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长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长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评价:

A.积极: 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有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形成。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③以严格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角度来看,也有一定合理性。 17世纪传入欧洲后,影响了其文官制改革,考试制度

代恩赐制。

B.悲观: 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范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多是缺少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人,严重禁锢了人们思想。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发展。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落后于西方文化因素。④科举制作为具备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选官方式,实质是一种强化皇权加强统治手段。 6.明清:八股取士。 7、选官发展规律:

①原则: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原则趋向公开公平 ②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

③选官方式:由举荐评估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二、监察制度

古代监察制度来源于西周,形成于秦朝,确立于西汉。监察制度是国内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要构成某些

1历史演变

1)秦朝:中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地方监御史;

2)汉朝:汉武帝时,在各州均设立刺史,“位卑权重”,“以小驭大”,无固定治所。

东汉初期,刺史变为州一级地方长官,地位高于郡守。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掌握一州军政大权,成为州最高长官。日后逐渐形成割据势力,后患无穷。 3)唐朝:御史台;

4)宋朝:提点刑狱司,并设立通判,和知州互相牵制; (5)元朝:人命案御史台由复按

6)明朝:设立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侦查官民不法行为。 (7) 清朝: 设都察院


2、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监督,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到一定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重要手段。 【知识补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选拔官吏曾经依照过哪些原则?

出身贵贱: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此后始终到战国时期,出身都是选官重要原则。东汉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门第望族成为选举重要根据,累世公卿世家地主因而形成并发展起来。

军功大小:战国秦商鞅变法时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 皇帝喜好:秦朝时期,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声望大小:西汉实行乡举里选,重要依照人才在地方上声望。

品级高低:魏晋以来把人才分为9个级别,作为政府选用官吏重要根据。中正是有名望推荐官,人才级别由她们评估,是为九品中正制。

考试:隋朝至清,科举制。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实行时间

先秦时期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时期 原则

血缘

才学

廉)

第)

【当堂检测】

1、钱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代政治得失》中以为:“汉代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一条路;唐代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一条路。”这表白汉唐选官制度( ) A.增长了官吏人才来源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畴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控制限度

2、《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而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阐明九品中正制( ) A.能根据人才优劣拟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工具 D.增进了社会公平和公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吏”是贵族或大官随员或职工通称,秦汉后来,多指没有官位官府工作员,但“吏”经常运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封建”领地。导致这种现象根源在于( )

A.分封制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弊端C.中央集权削弱 D.相权不断膨胀

4、(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据此思想,宋太祖所采用办法是

A派遣文臣担任知州 B.设立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C.设立转运使 D.削减节度使实权 5、加强对官吏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重要办法。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备监察职是(

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御史台 ④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唐诗《及第谣》写道:“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下列对材料所反映制度评述不对的是

A.稳固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B.促成了持久读书风尚 C.充实了古代科研人才力量 D.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7、钱穆在评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区于一种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8、《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搬家新都”。这里“契丹省”指应当是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

9、《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以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进一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监察

10.下面是某电视专项片中浮现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运作状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献,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浮现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 汉、宋、明 C.秦、元、清 D. 秦、唐、明

11据陈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重要科目及内容如下:

科目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口答诸

答时

十条

经大义十条 务策三道

作诗、进士

《尔雅》,每经帖十条

赋、文各一作时

务策五道

以上材料阐明唐代科举制(

①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②测试考生记诵儒家典型能力 ③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④明经科考试难度不不大于进士科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选官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选官制度有一种演变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问题:(12分)(1)按示例填写表格。(6分)



2)简要评述汉、唐选官制度。(6



【课后反思

【答案】

1-5AABAA 6--10CCBDD 11.A 12.

(1)①世卿世禄制;②推举制:③考试成绩。

2)就推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先进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施恩、报恩关系。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扩大了统治基本,但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实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baeb739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9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