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崇高》读书笔记

2023-02-08 03:03: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崇高》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崇高,笔记,读书
《论崇高》读后感





崇高,在我们通常的语境应用中一般指的是道德上的高尚。而美学范畴里的崇高与我而言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了。从我接触到的几门有关哲学的选修课来看,似乎哲学科目的东西总是抽象的紧,比数学理论抽象,更难把握。

读朗吉努斯的《论崇高》,粗一看,似乎只是作者写给他的朋友特伦天的一封讨论文学修辞的信,若是不求甚解的粗看一遍还好,多看上几遍就愈发觉得抽象艰涩。也许这部分是因为我们读的是翻译过来的著作,与原作天然存在着一层隔阂,但我觉得更大的原因是一旦某个概念上升到哲学层面就必然带上抽象性。

崇高,并不是朗吉努斯首先发明的一个概念。在《论崇高》中,朗吉努斯首先就批判了凯雪立斯的“论崇高”,进而提出自己的“论崇高”

朗吉努斯认为,凯雪立斯的“论崇高”不得要领,仅是罗列例子,既没能明确什么是崇高,也没能告诉人们如何达到崇高,而这两点是恰恰是论崇高必须回答的问题。所以,朗吉努斯作《论崇高》回答这两个问题。用他的话说,一是要解决“真正的崇高的明确的理论和标准”,二是要解决“究竟有没有一种技术可以传授文章中的崇高或高超”。这大体上可以看作是朗吉努斯写作《论崇高》的理论动机。

读完整篇文章后我们还可以发现,朗吉努斯作《论崇高》还有更进一步的现实动机。朗吉努斯认为当时的诗文写作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崇高的缺失。面对这种缺失,当时有两种倾向性主张,一种倾向认为崇高完全来自于天性,天才是唯一能够教授它的老师,而冷水冰的技术只会剥夺掉天性产物(即崇高)的血肉,使之变质,因而完全否定修辞对崇高的意义;另一种倾向认为专制制度有如强迫奴隶只会沉默而不会成为演说家一样,所发展的只是谄媚的天才精于演说技巧的天才,而使高深宏大的天才趋于枯竭,因而把崇高的缺失归咎于专制制度而朗吉努斯不同意这些主张,另有所虑。他力图找到崇高缺失的症结所在,实际地解决崇高的创造问题。

朗吉努斯认为崇高有五大来源:

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情感;运用藻饰的技术(包括思想的藻饰和语言的藻饰);高雅的措辞;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前两个主要依靠天赋,后三个则属于后天的技术。第一种来源,即庄严伟大的思想是最重要的。所有这些来源都要有一个先决条件:掌握语言的才能。而且,朗吉努斯提出了达到崇高的途径:摹仿过去伟大的诗人和作家,并且同他们竞赛

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反对辞藻华丽而内容空泛的骈文,提倡“文以载道”。这与朗吉努斯的师法伟大的诗人作家以达到崇高颇为类似。

朗吉努斯本欲讨论的是修辞中的崇高,但《论崇高》的内容已超越了修辞的范畴,而达到了某种人性经验的境界。

这与中国传统文明中的儒家思想有某种程度的共通之处。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第一步的修身就注重个人内在的修养和道德的完善,这与朗吉努斯的崇高的五个来源中最重要的庄严伟大的思想是相一致的。朗吉努斯承认天赋(我觉得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内在思想)的影响,但同时重视后天理性和技术的作用,所以他说高尚的心型是一个天生而非学来的能力,但也可以通过


锻炼我们的灵魂,使之达到崇高,使之永远孕育着高尚的思想这与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颇为相合。

通读完朗吉努斯的《论崇高》后,我首先想到的既不是“崇高”的美学意义,也不是能与朗吉努斯的修辞学中的“崇高”对应的文学名著,而是当今流行的快餐式的文学作品。如果现在问一名大学生“你最近看过什么名著?”,绝大多数只能摇头;如果问他们“你最近看过什么网络小说?”,绝大多数能在最短时间说出两三个书名。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俗”与“雅”既对立又相互转化,比如我们的“词”先“俗”后“雅”。虽然这些“俗文化作品”不能完全与朗吉努斯的“崇高的作品”相对立,但恐怕也很难将这些“俗文化作品”列为“崇高的作品”。而这些“俗文化作品”的流行值得我们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b9542ed5b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