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随笔:把问题还给孩子

2022-12-21 17:32: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教育随笔:把问题还给孩子》,欢迎阅读!
教师教育,还给,随笔,孩子,问题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常常蹲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从他们的独特见解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还给孩子们的重要。 一、冲突引发幼儿游戏规则的制定

升人大班后,各式各样玩具车的出现,吸引了不少孩子进入建筑:“哎,靠边,双层车来了!“干嘛你,把我的车都撞坏了。“那我都没地儿开了。„„连日来,建筑区时常产生的冲突引起了我的关注,面对孩子们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我该介入吗?又该怎样介入呢? 一日生活皆教育,借此机会,可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我以交警的角色进入游戏,要求司机解决完问题再上路行驶。司机们显然有些懊恼:“都赖你太吵了。“老师也没说不让我玩呀。 “要不咱们石头、剪子、布。“不行,还是我先发现的车呢。“那怎么办?咱们还是别吵了吧?老吵就老不能玩。”„„ 回顾时间,建筑区的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同伴们一致认为建筑区的地方小,人太多了就会产生矛盾,三个人比较合适。“只要三个人玩儿就ok了吗?在孩子们主动建立游戏规则时,我进一步引发幼儿的思考。“还要开慢点儿。 “对,开得太快当然会撞上。“车到处乱开也不行,应该靠右边行驶。“所有的人都玩车,没人搭积木还算什么建筑?“就是的,成汽车区得了。" “那积木怎么玩儿,还不如搭一条路呢。“多搭几条吧,要不还会撞车。“还不如搭桥呢,立交桥有好几层都可以走车。“那,我们就搭立交桥吧。我微笑着和孩子们一起梳理经:你们想得很好,第一,我们决定在建筑区搭建立交桥,这样可以让更多的车跑来跑去;第二,你们自己制定了建筑区的游戏规则:游戏的人数不能超过三个。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车怎么?什么时候玩?“我们搭完了路再玩。”孩子们齐声响应。“我们制定的规则就要共同遵守,大家说了是会忘记的,还是把建筑区的规则记录下来提醒我们吧。 解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幼儿应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 幼儿参与规则制定的一个前提是幼儿需要原则”,幼儿意识到问题并急于解决问题时,他们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才是参与规则制定的好时机。孩子们的冲突不失为一个机会,因为,有了矛盾的冲突,有了亲身体验无规则游戏带来的不悦感后,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才会真正理解规则的必要,才能懂得去协商制定规则并共同遵守。 大班幼儿活动的目的性、自制力增强,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认同感,有了参与意识。为了能很好地达成自己的活动目的,他们更乐意自己研究、制定班级规则。孩子们自己制定规则,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今后也会打心眼里愿意执行自己制定的规则,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自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当幼儿建筑区发生冲突时,我及时抓住时机,没有给予幼儿多的意见,而是给幼儿以更大的空间。事实也证明了他们能够面对问题,相互倾听,共同商量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及时发现冲突,留心冲突背后的原因和价值,并巧妙参与、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二、问题引发幼儿游戏材料的探究

由制定规则而产生的主题搭建活动很受孩子们的喜欢。

由于游戏的需要,孩子们一开始搭建的就是立体交又桥。他们利用建筑区原有的空露露罐当桥墩,长条积木当桥面,搭建时,两个从不同位置开始搭建的孩子相遇了,就会把两个露露罐摞在一起变成高桥墩,开始搭建立交桥的第二层;或一人平铺在地上,作为第一层的地基,孩子们之间形成了极为默契的配合。通车了,他们从筐里拿出汽车,“嘀嘀”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奏出了和谐的乐章。

“轰隆隆„„”好景不长,建筑区的桥在通车后总是频繁倒塌,使得建筑师们非常急躁。 “桥老倒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通车呀?”先后在建筑中体验到困难与失意的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我们大家已经很小心了,可桥还总是倒,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讨论中,我提出了问题,引发孩子们的思考。

孩子们调动自己的原有经验发现桥老倒除了人为的原因,还因为桥墩太细了,细的东西就站不稳。于是,孩子们讨论的中心就转移为寻找比露露罐更粗的东西,他们想起了易拉罐,想到装彩泥的桶、装果仁的桶,甚至想到了爷爷的茶叶筒,可粗粗的茶叶筒极为有限,最后他们认为两个露露罐摞在一起的高度最合适。但如何让又细又高的桥墩不倒呢?

一天活动区游戏,我注意到豆豆和牛牛每人拿了一个露露罐进入了沙水区,我知道,他们今天的计划是在建筑区搭建立交桥,他们去沙水区又是干什么呢?远远地望去,他们正全神贯注地往露露罐的小孔里灌水、装沙子:“还是装沙子吧,湿了胶条就黏不住„„”

原来,为了让高高的摞在一起的两个露露罐不倒,孩子们经过了多次验证,最后发现只有重心低一些才不爱倒。“装上沙子以后,用细一点的桥墩也没关系,因为它下面比较重,不爱倒。豆认真地对我说。“要是用粗一点的桥墩也放上沙子就更稳了„„”一旁的孩子附和着。 解析: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的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桥墩的轻、小,实木桥面的长、,无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材料无意间制造的矛盾,幼儿的搭建起到阻碍作用。但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教师在提供必要的材料之后,在细节处适当留白,设置一些小空间更能让孩子们尽情地展现自我这些小空间能持续不断地丰富幼儿游戏内容,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孩子们在为立交桥寻找适合的桥墩的过程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幼儿活动的发展与材料的滞后产生的矛盾冲突却很好地调动了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尝试解决连接在一起的两个露露罐如何站得更稳的自主活动就很好地呈现了孩子们的思维过程,使他们在积极地解决桥倒塌的问题中学会了学习,在试误中成长。活动中,孩子们被问题情境所包围,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出现,孩子们经历了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成了孩子们探究的引子,并刺激他们不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三、新问题引发幼儿游戏规则的改变

立交桥终于建好了,孩子们争抢着从筐里拿出汽车,当他们的车行驶到桥上时,建筑师们才发,上下两层桥面之间距离太近,以致于汽车无法通过。于是,他们要不就绕路向回开,要不就干脆拿起车从桥上面飞跳过去,我建议修改时,孩子们总是淡淡一笑,简单的一句“没关系,从那边走也可以„„”依然玩得不亦乐乎。

一天,建筑区孩子们的谈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桥还没搭好呢不能玩车,你违反规则了。“我不是玩儿,我就是试试能不能开过去。“你都试了半天了,试试也是玩儿。„„只见童童拿着最高的玩具双层车正在立交桥的二三层之间来回地开着,另外一个孩子也默许了„„ 解析:

淡淡的一笑,简单的一句绕行,在通车时,孩子们的行为就已经向我发出了暗示,可惜,我没有及时接住孩子们抛过来的球。他们当然希望车从桥上通过,但是,他们真的舍不得拆掉自己辛苦搭建的大桥。游戏中的不方便使他们获得了新经验——搭建双层或多层桥时,尝试用车试一,显然,简便易行,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在其他孩子看来违背了最初制订的先修路后通车的规则。怎么办呢?改变规则,则要证明原来的理由不存在了。讨论中孩子们发现先搭桥后通车的规则针对的是大家只玩车不搭桥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规则也就可以改变了。于是,孩子们达成共识:“车”不再是运用于桥梁建设后的游戏材料,而是在建桥过程中协助幼儿搭建的重要工具。“车”作为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游戏材料,由影响孩子们的搭建到大大发展游戏孩子们也不再是机械的建设者,而是有思想有目标的主动学习者——他们每搭一段桥,总要用车在上面来回走过,看看是否能顺利通过。桥建成后,他们会发出兴奋的叫声,同时,还渴望同伴试一试,来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快乐。几辆大小不同的小汽车不但帮孩子建出了更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b2ac22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