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型引进版图书项目运作经验初探4000字》,欢迎阅读!
大型引进版图书项目运作经验初探4000字
摘要:本文以译林出版社《人类文明史》项目为例,分别从寻求外部支持、搭建编译团队、规范体例、解决稿件质量问题、坚持完善三审三校几个方面对大型引进版图书翻译出版工作的流程规范进行探讨。
关键爱你刺激:引进版图书 翻译出版 流程规范 近年来,引进版图书日益成为我国图书市场的重要力量,其中大型社科类图书的比例非常高,已然成为图书版权引进工作中重要的部分。但目前的引进版图书,尤其是大型社科类图书的翻译出版工作还存在着成本高、收益小、价值导向偏差、翻译硬伤凸显、学术价值流失、套系书体例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本文试图结合译林出版社的《人类文明史》(七卷本)项目,对大型引进版图书出版工作的流程规范进行初步的探索,以期能为上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人类文明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主持并组织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一部全面反映整个人类文明发生和发展史上人类物质和智力创造成就的百科全书。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英语、法语、俄语三种语言出版了修订版的《人类文明史》(七卷本)。2008年,译林出版社积极联络,取得了翻译出版《人类文明史》中文版的权利,项目正式立项。2009年译林出版社申报《人类文明史》(七卷本)翻译工程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获准。2016年,《人类文明史》正式出版,并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人类文明史》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全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文化项目,七卷本的时间跨度从史前与文明的开端一直到20世纪,内容上也包罗万象。这样的鸿篇巨制从项目立项到正式出版,耗时八年,可谓旷日持久。最终能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是与译林出版社在出版工作流程中的合理规划、科学安排和精心布局分不开的。 一、积极运作,寻求良好的外部支持
如《人类文明史》这样的大型引进版社科类出版项目,都面临着一个实际的问题――其社会和学术价值远超其经济价值。作为联合国历时二十多年,请全球一流学者编纂的关于全人类历史文化的巨著,《人类文明史》毋庸置疑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但由于受制于高版税和低销量,出版社在实际出版过程中很难从中获得经济效益,多数都是“赔本赚吆喝”。因此,积极寻求外部支持来降低成本就显得极为必要。
译林社了解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50年《人类文明史》第一版开始,就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其中文版的翻译出版工作。译林社积极运作,以自身在翻译领域的特长和万分的诚意,成功赢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任。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意无偿授予译林出版社翻译出版《人类文明史》中文版的权利,并承诺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是项目得以实施的有利前提。2009年,译林出版社又申报《人类文明史》(七卷本)翻译工程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并获准,这是项目得以完美开展的有力保障。 二、合理安排,搭建优质的编译团队
作为引进版图书,翻译是其质量的灵魂,寻找优秀的译者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较之于文学翻译,社科翻译对译者的要求更高。从知识构成而言,文学翻译需要译者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外国文化知识,而社科翻译除此之外还格外看重译者在社科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英语专业的译者往往受制于其背景知识的匮乏,无法保证译文的准确性;而社科领域的研究者,又往往因为其语言能力上的缺憾导致词不达意。
为了确保翻译质量,译林社坚持“专业背景+语言能力”的标准,首先延请了国内社会学和历史学界一流的专家团队担任丛书主编和分卷主编,如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钱乘旦,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近代史学会副秘书长刘北成,山东财经大学副教授、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员阮岳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曹德谦,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曾任拉美所经济室主任和社会文化室主任的张森根。在主编的推介下,通过试译,译林社遴选了一批优质译者,他们不仅在社会历史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同时也拥有良好的中英文语言功底,其中很多人还有国外留学的经历。优质的编者和译者团队是译文高质量的有效保证。
三、悉心规划,制定规范统一的体例
大型引进版图书,一般都体量巨大,很多还成套系或有多卷本,规模庞大,体例繁杂。因此,建立相对统一的体例规范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后期加工过程中不必要的工作量,更有利于套系书、多卷本的风格、体例前后一致。
《人类文明史》共七卷,近千万字,涉及的译者多达几十位。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编译任务,译林社在项目伊始就与主编研究制定了详尽的流程和体例规范。 首先,对翻译任务进行合理划分。《人类文明史》的七卷是根据时间跨度来分的,从史前与文明的开端一直延伸到20世纪,按照常理,每分卷一个主编,带领一组译者进行翻译即可。但译林社经过仔细研究原书体例后发现,各分卷内部基本都是按照“综述――按地区分述”的模式展开的。因此,译林社打破常规,将《人类文明史》七卷的话题统一分类为12个大板块,每个板块由该领域的专家担任主编,再由主编挑选合适的译者进行翻译。如此,每个话题都能找到最熟悉该领域的编者和译者担纲。比如,张森根教授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因此七卷里所有涉及拉丁美洲部分内容的翻译都由张教授来领衔。
其次,制定详尽的体例要求。译林社在项目启动之初,首先针对译者制定了翻译时需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译文质量要求、数字用法、专有名词的处理、标点符号和拼写、图标与参考文献的处理以及格式要求。这些原则不仅有效地保证了译文质量,还极大地减轻了后期的压力。仅举一例,引进版图书的译本中,加边码是惯例。译林社在给译者的原则中要求他们把页码括注在译文中,后期在加工过程中,只需将译者括注的页码转换为边码即可。否则,卷帙浩繁,后期由比对译文和来确定边码的工作,其艰巨性是可想而知的。除了针对译者的要求之外,对也有相关的工作规范,项目启动时,译林社制定了《文明史项目相关注意事项》;在过程中,又针对稿件中集中出现的问题,多次组织开会讨论,大到送审篇目的确定,小到标题的层级和版式,都通过集体智慧给予了规范,有效地避免了因为之间不通气造成的分卷体例不统一的情况。 四、认真加工,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
引进版图书中,大多存在以下几种类型的问题:政治、民族、宗教问题,事实性问题,翻译问题,体例格式问题。
政治、民族、宗教问题一般是由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内容存在政治风险。比如《人类文明史》第四卷中有涉及伊斯兰教的内容,按照出版物管理规定,宗教问题属于重大选题,最后该部分内容全部送审。还有一类是涉及地图的问题,如边境线不规范、地名的时代变迁等。此类问题,往往会超出的知识范围,需向专业机构求助。《人类文明史》中就有大量古代地图,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地图疆域范围是否准确这一问题,已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为确保出版质量,最后所有的地图均报送国家地理信息测绘局进行审查,并按照审查意见请专业制图公司加以修改,最终通过了国家地理信息测绘局的复审。
事实性问题一般是由于出错,导致内容的事实性、科学性存在偏差。在大型翻译类项目中,张冠李戴的错误时有发生,这些错误通常是由于作者不熟悉异域文化导致的。此类问题需要勤查资料,有时还需参考多种来源,交叉检验。在《人类文明史》项目中,就出现过作者把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误作情色电影《枕边书》的情况(因为二者的英译名都是The Pillow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ae4b2d5ed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