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2022-04-09 05:11: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欢迎阅读!
近体诗,古体诗,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近体诗确实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呢?总的来讲能够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能够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能够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确实是说能够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能够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能够换韵。古体诗能够在偶数句押韵,也能够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样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需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事实上三、四、五、六确实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类诗歌文体,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样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能够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转变,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样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适应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二、联系:

古体诗在进展进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份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朝一部份古诗有律化偏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朝律诗格律定型以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很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很多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那么成心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制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清朝王士□更以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的研究,关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奉献,但由于轻忽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很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要领,见之那么无用”(崔旭《念堂诗话》)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辟的一种写作方式。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址,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址,而以一个地址的表达为主。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史记》专门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既不损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这确实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式------ 互见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ab2e5ff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1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