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语习得作业》,欢迎阅读!
浅谈“显/隐性学习结果孰优孰劣之争”
摘要: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是人类学习知识的两种必然途径,也是二语习得领域的基本问题之一。因此,理清显/隐性学习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比较学习结果的优劣能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显/隐性学习研究中争议焦点,重点讨论了显/隐性学习在不同学习主体、客体、学习对象中的作用,来论述显/隐性学习结果的孰优孰劣。
1.引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开始提出内隐学习的概念。内隐/外显学习(也称为显性/隐性学习)贯穿于学习过程、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及随后的信息检索机制。Michael Polanyi也同时提出人类的知识体系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江新等,2005)。二语习得领域中的内隐/外显学习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者的内涵、有无接口之争以及它们对语言学习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语和二语的学习机制是否相同等方面(N. Ellis, 2005)。三十多年来,显性知识能否转化成隐性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深受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可是,从近年的情况看,虽然对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不断,但仍然主要围绕显性/隐性教学与二/外语水平的相关性展开研究,而对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则还是仅仅从理论上加以论证或解释,所以至今尚无根据具体至各受试或/和各语法测试项的隐性/显性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证实或证伪某一观点。
2.显/隐性学习的定义
隐性学习机制是自发地起作用的,不需意识参与概括复杂的逻辑关系,也不需任何有意识的控制加工来完成。与之相反,显性学习就是学习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发现所学材料中隐含的抽象规则。检验办法就看让学习者用元语言规则或日常语言表述些规则(verbalize),(Williams, 2005; De Jong,2005)。
Reber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隐性学习就是通过对有效理解高频率输入的诱导因素获得相关规则的过程。DeKeyser(2005)对上述定义提出两点补充:隐性学习同样是学习者有意图的学习, 只不过是注意力不一定在句法规则上。隐性学习侧重于学习过程有无意识和努力的参与, 显性学习强调规则获得的逻辑过程:从规则演绎到例证还是从范例抽象出规则。
3.显/隐性学习结果之争
如果把学习看成一个过程,学习产生的结果是知识,知识存储在大脑中则成为记忆。一般情况下,现行学习产生的是显性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状态是显性记忆,而隐性学习吃喊声的是隐性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状态是隐性记忆(N.Ellis,2005)。 3.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在可学性特征上的研究
显性知识是在任何年龄都可获得的知识,即无论你是成年人抑或是少儿,都可以通过控制性加工获取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有别于显性知识,其可学性特征为在关键期内容易获得。人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学语言的区域,布罗卡区(Broca`s area)。布罗卡区在2-4岁时开始快速发育,12岁之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区会关闭,此时再学外语,大脑已无法把外语直接贮存在布罗卡区,而是存储在记忆区,运用时就不再那么自如灵活了。即隐性知识在少儿时期较为容易获取。则出现一个问题:在少儿时期是应该以显性知识教学为主,还是以隐性知识教学为主?
3.1.1“外语要从小学起”对隐性知识的重要性 外语学习是否有所谓的临界期,这是提早学习外语的一个最主要的神经生理学的依据。从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开始,世界各国开展了不少从小学开始学外语的试验。其中以辛格尔顿的试验最为突出:一类是支持越早(青春期前)学习外语越好说法的试验,而另一类是支持晚一点(青春期后)学习外语好的说法试验。他在回顾了十多个试验,发现90%都是与移民的外语学习有关的,年纪越轻的移民确实学得越好,其环境为他们处在双语制里。这也说明了,外语从小学起对获取隐性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1.2 成年人学习外语与少儿学习外语的比较
显性知识可以在任何年龄获取,通过学校教育和自身学习来获取。在通过可用语言描述下进行语法传输和单词记忆教学。知识存储在大脑里成为记忆。显性记忆是对过去的时间有意识的记忆。成年人学习外语,尤其是在雅思和托福学习中,基本是通过遵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规则。其固然尤其可取性,并且在成年人学习外语中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少儿学习外语中,显性知识的该输入方式则变得不那么有效果。而成年人在掌握大量母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背诵加深对英语语法及其他语言规律的记忆与理解,并能产生很好的语感,有了它,在运用英语时,会很自然地使用英语的语法规则和习惯。举一很好的例子:李阳的疯狂英语,没有人能想到,这位英语达人大学之前的英语储备几乎为零。 其次,背诵能逐步排除母语的干扰。
隐性记忆则是对过去的事件的无意识的记忆。隐性记忆的发展早于显性记忆,则少儿在学习英语时,如果能早点进入英语环境时,其会自而然地掌握语言规律与培养语感。并且不像成年人学习外语那样容易遇到母语的干扰,但这一前提是,必须分清母语与外语。与显性记忆相反,隐性记忆对脑损伤、脑老化、酒精中毒等个体差异较不敏感。例如,实验表明,逆行性遗忘症患者在显性任务上的表现很差,而在隐性任务上的表现和正常人一样。(Jacoby,1983);其说明了:少儿在关键期获得隐性知识对其终身学习外语的优势高于成年人在任何年龄段获得的显性知识。这一前提是处在平等的学习外语的环境下。 3.2显/隐性学习过程的特征
显/隐性学习的效果受到学习对象出现的频率和学习时间长短的影响。(N. Ellis)认为大部分的语言学习是从用法中进行的隐性学习,大部分的知识是默会知识,大部分的认知处理是无意识的。因此,与显性学习相比,隐性学习的效果受学习对象出现频率的影响更大。 通过研究,较长的学习时间有利于隐性学习。在阅读文章时,一个单词在上下文出现的次数越多,学习者的记忆就越久,而系统的在文章中对单词的显性记忆力短于无意识的隐性记忆。 4.小结
在大部分试验中,学习阶段的时间很短,这本质上不利于隐性学习,因为显性学习可提供捷径,而隐性学习需要积累例子,花费的学习时间很长,再次,最佳的测试时间很难确定,就此,在比较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的孰优孰劣上存在着不准确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显性知识可能会变成隐性知识。
必须指出的是,显/隐性学习不是简单的孰优孰劣的问题,学习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习主体、客体、过程的特征。只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比较学习方法的优劣。
小学阶段取消英语课程对于隐性知识的获取是否存在影响呢?小学三年级之前是外语学习中获取隐性知识的关键期。取消英语课程是否对外语学习存在一定影响呢?
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在微博发出这样的呼吁:小学阶段取消英语课程,增加国学教育内容。 基于市场的考虑而弱化英语教学,这样的思路容易获得理解,真正受到争议的是,很多主张小学阶段取消英语课程的人是基于传承本土文化。社会精英意识到汉语教学受冷
落,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国学教育不是因为教学需要而是基于特殊的文化使命,伴随着舆论喧哗和民族情绪,它因此被催肥,甚至成为一个产业。王旭明强化国学教育的呼吁容易得到认同,但作为一门学科,它必然要面对这个普遍的问题,学习英语的黄金阶段是否该被忽视?
我认为,汉语教育之式微显然不能归咎于强势的英语教育,小学阶段取消英语课程并不能救汉语。与其强调取消小学英语课程,不如反思汉语教育式微的原因,尤其是背后教学方式方面的原因。无论学什么,都须考虑效率以及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在获得隐性知识的关键期,取消英语课程,势必会对少儿掌握第二门语言产生一定不好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a584f2bf18583d0496459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