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寻祖碑记》,欢迎阅读!
寻祖碑记
一、寻碑
南流村地处晋中市榆次区北田镇东南八公里处,属丘陵地区。千百年来,村里一直是两姓大家族,一族姓闫一族姓杨,两姓由历史遗传至今。杨氏家族现有族人300有余,但多年来,杨氏始祖却一直是个谜团。更由于社会的变革,人们祭祀祖先的习俗早已逐步地淡化,甚至没有了。现在的年轻人更是不懂得什么叫老祖宗的祭奠了。
二十世纪50年代,农村大搞农业合作化,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当时农村的经济非常困难,只有采取就地取材刨坟拆碑楼,只要有之所用一律掠取。于是杨氏祖碑楼也没有幸免的被拆,砖、石全部修了浇田灌溉的水渠。随着六十年代文革“破四旧,立四新”,村民们把裸露的祖碑推倒,埋于地下,平田种地。谁知这一沉睡竟达半个世纪之久。
在中国大地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在国昌民富的鼎盛时期,从国家到百姓都非常重视中华民族的民风民俗,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清明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也产生了新的概念,富者思变,饮水思源,寻根问祖,于是激发了杨氏后人寻祖的念头。凭记忆,杨氏数人在祖碑遗址开始寻找。方圆数里,谈何容易啊!寻碑两日,挖地数米,均无果,众人气势不免消沉。于是第三日有人提议采取先祭拜后寻找。可能是后人念祖心诚,老祖显灵,不时功夫,被一人无意中用铁锹发现了碑迹,看时正是祭供地点对正5米之远,这个巧合,不是迷信,胜似迷信。真是苍天有道,祖宗有德。杨氏后人终于二O一O年庚寅三月初六日上午十时左右,从地下二尺之余的土层中找到了掩埋在地下数十年之祖宗石碑,可谓杨氏家族一大喜。
碑文明刻:明处士杨氏始主春公祖妣刘老太君。此碑树于大清乾隆二十九年岁次甲申孟秋望日,杨氏合族第十至十三世子孙建树。据祖碑上记载:始祖杨公讳春明初由太谷咸阳山下杨氏巨姓迁居榆次东南三十余里之南流村,至今六百余年,繁衍二十余代,族人三百有余,分布天津湖北武汉河北宣化及当地连枝山庄等地。此碑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年之历史,在解放前每年的清明节杨氏合族都会聚集到老祖坟前祭扫,以祭祀祖先,慎终追远、敦亲睦族。从此南流杨氏家族脉落清晰,开通了一条古俗文化的文明大道。 二、树碑
祖碑重现,杨氏后人无不为之感叹,兴奋之余,重新建树祖宗碑楼的想法酝酿产生了。随之很快成立了以十七世孙杨建卿为首的 七人筹建小组。杨建卿,40多岁,年富力强,平时为人忠厚,办事认真,不拘小节,吃苦耐劳,敢于承担责任。在他的带动下,建树工程很快步入正规,制定出了一套从集资、设计、备料到具体施工的实施方案。计划实施过程中,筹备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职,从投工和资金方面,积极发动大家族成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后人念祖心切,积极配合,群策群力,自觉自愿,仅用了七天的时间,就将杨氏家族的祖宗碑楼建树一新,与旧碑楼相比,更加 优美宏大,路人过之都赞不绝口。
杨氏祖碑楼:楼高4.4米,宽1.68米,厚1.34米,碑位中央前后都可看到碑文,楼底座占地9平方米,红砖、兰瓦、水泥灌缝,古今并貌,并增加了新制碑两块,树在祖碑两侧,一碑为重树杨氏祖碑记,现实内涵之说明。另一侧为16世到19世子孙捐款花名和钱数,以作留念之意。再步入观看碑情时,要步登三个台阶,才可看到碑文。细究这些碑楼的建树尺寸还是很有一番讲究和诗意的。底座为3*3=9,占大数,意根底深厚;高4.4米,意为世世代代,祭拜祖宗,世代兴旺,四世同堂,事业发达,四季安康;宽1.68米为一路顺风,永久安康,永久发财;厚1.34米意一直延续永久,香火不绝,三月祀供;三台阶意登台起山。由此可见,后人用心之良苦!
杨氏合族从寻碑到建树新碑楼,前后耗时10天,从始至终,一帆风顺,平平安安,孙辈们感念祖德,博采众长,不辞劳苦,众志成城。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0日当中,祖德感动天地,天公作美。虽时节已过谷雨,立夏之间,当地已经进入春播大忙时节。可这些天,却气候突变,气温急剧下降,时而风雨交加,阻挠了人们的正常劳作,给建树碑楼自然形成了一个有利时机。期间,杨氏后辈可谓不辞劳苦,迎着困难而作。特别是在三月十三的那一天上午,天气突变,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冻得人们实是难忍,可没有一个人退却。当祖碑安置定位时,巧遇十级大风,这吉祥地说明杨家祖德高尚,感动天地,以保杨氏后代子孙,借天公强大风势扶助,飞速发达兴旺,富家强国。 三、祭祖
碑楼建成后,选定二O一O年农历四月初九良辰吉日,举行了祭祀活动。初九一大早,村里广播就向全村杨氏家族发出祭祀通知。上午11时,后人们齐聚碑楼前,只见供桌上摆满了水果、肉食、点心等供品和一个大大的香炉,两个耀眼的祭奠大花篮摆放于碑楼两侧,为祭祀活动平添了一份喜气。杨氏后人们虔诚地挨个鞠躬、上香,然后集体跪拜,三叩首以表达对老祖宗的恭敬之心,同时杨氏后人代表、碑楼筹建组成员及村长、书记等都发了言,对这次寻碑、建碑、祭祖,弘扬杨家祖德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称赞,也告诫后人们能继承先祖遗志,德行齐辉,霄汉鹏程,福畴大衍,同心协力,发奋图强,富家强国,源远流长。
真是:祖德山高兮流水长,勒石明志兮永流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a443114c281e53a5802ff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