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风俗习惯礼仪

2022-08-24 18:10: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寒食节风俗习惯礼仪》,欢迎阅读!
寒食节,风俗习惯,礼仪
Word文档

寒食节风俗习惯礼仪

寒食节定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节还有一百五的别称,这是由于寒食节时在冬至日后的105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寒食节风俗习惯,希望对您有所关 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中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 风俗习惯 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传统礼仪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

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

送人。

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

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风俗也始终流传下来并为全

国所接受。

伴随着岁月的消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

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



禁火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 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山西民间禁

火寒食的风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照旧习惯禁火三天。

拜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提倡的吉礼之一。后演化为

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

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

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

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

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

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饮食风俗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

1 / 2


Word文档

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寒食节风俗习惯礼仪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a27a73348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