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用气味来治病的

2024-03-16 10:40: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药是用气味来治病的》,欢迎阅读!
治病,气味,中药
中药是用气味来治病的

一日和学生读一则病案,见案中用到生薏苡仁60g和干姜15g 我说,方中用干姜15g,需要用60g生薏苡仁相配,如果干姜只用5g生薏苡仁用20g就可以了。也许5g干姜配20g生薏苡仁,与15g姜配60g生薏苡仁在这张处方中的作用是一样的。

学生不解,药物剂量大小与作用大小怎么可能没有关系呢?我说,中药是用气味来治病的。这里是干姜的辛味和生薏苡仁的淡味相配,干姜的热性与生薏苡仁的凉性相配,重在二药气与味的比例。这是中药配伍的技巧之一,也是小方小剂能治大病的奥秘之一。

气味理论,即四气五味理论,是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之一。《神农本草经》中最早记载了这一理论:“药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后世医家代有发展,但四气五味理论始终是认识和运用中药的最基本的理论。任何一味中药都是气与味的统一体,中药与中药的配伍是气味与气味之间的配伍。

人体内不外阴阳,人体的病变不外阴阳的失常,药物的气味本身具有阴阳,气味组合又会化生阴阳。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伤寒论》中桂枝与甘草相配的“辛甘化阳法”和芍药与甘草相配的“酸甘化阴法”成为后世方药配伍的范例。

药物通过气味恰当的配伍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人体内无处不有气的运行,气的运行方式不外乎升降出入。升降出入障碍意味着机体病变,升降出入停止,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药物的气味本身具有升降出入,气味组合也会改变升降出入。如《本草纲目》中说:“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又说:“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之巅顶。”

药物通过气味恰当的配伍达到恢复体内气机升降出入的平和。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脾胃论》一书中,在肯定“凡药之所用,皆以气味为主”的前提下,又发挥了这一治法。在李东垣笔下,气味俱出于中焦,治疗应立足于中焦,以调治心肾肝肺,恢复机体正常的升降出入。

他在《脾胃论·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中指出:“戊湿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之。己土其本味咸,其兼味辛、甘、酸、苦,在人以脾应之。脾胃兼化,其病治之各从其宜,不可定体,肝肺之病,在水火之间,顺逆传变不同,温凉不定,当求责耳。”

近几十年来,受中西医结合、中医中药现代化、中医中药科学的影响,普遍地存在着依据药理作用来使用中药和方剂的现象。如银花、连翘消炎,板蓝根、大青叶抗病毒,生石膏退热,生薏苡仁抗癌,五味子降转氨酶,以及过敏煎方抗过敏,四君子汤方提高免疫力等等。

这种用法经常被披上中西医结合或中医中药现代化的精美外衣,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名医、大医。但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肯定这种用药用方的同时,必须指出这种用法至少有值得关注的两大弊病:

第一是降低临床疗效,损坏中医声誉。西医治病的主要着眼点是“病”,通过去除“病”使身体恢复健康。中医治病的主要着眼点是“人”,通过对人的整体治疗,使身体恢复健康,疾病自除。

中医之所以具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并不是其治疗手段和工具的高明,而是对生命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以及治疗理念上远远超前于西医,我一点都不怀疑中医是未来医学发展方向这种说法。中医的临床疗效能超越西医也是基于这种认识高度。

比如流行性感冒,西医治疗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中医治疗,如果是麻黄汤证,也许“一服汗出即愈”,只需半天;如果是九味羌活汤证,有一天也足够了。这在西医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

而麻黄汤方、九味羌活汤方药理研究不一定有消炎抗病毒作用。可是我们在临床上偏要避中医之长就西医之短,明明是麻黄汤证的高热,我们偏要用石膏去退热,板蓝根去抗病毒,银花去消炎,于是我们的临床疗效就与西医类同或低于西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a0e779c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