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创建轻松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欢迎阅读!
创建轻松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
[摘要]本文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从教师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活力,最终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效率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一些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例如:充分应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以情感渲染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过程中发动学生交流学习。
[关键词]多媒体 感情 互动
学生成功的学习由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如果说智力因素是先天不变的,非智力因素就是后天可以改进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学习动机和态度,对推动学生取得学习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艺术的教学,即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和表演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过程,创建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以更好地发挥,进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多媒体的运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英语课堂,给教学注进了新的活力。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认知型、灌输型、封闭型”开始向“视、听、说”的轻松模式转变。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展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任何一种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首先,在过去的英语学习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从教师的授语中获得知识,虽也借助其它手段,如:录音机、投影仪等,但效果都不理想;而借助计算机及其网络则可大大弥补其不足。例如在高中英语课本中,学习《The Lady of Lamp》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观看介绍南丁格尔生平故事和国际护士节由来的英语记录片,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鲜活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较多的是PPT课件教学。 PPT演示过程中提供的多样性图片文字声音都能不断刺激感官,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心理学证实: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听又看,再通过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言语及情感的渲染
心理学家认为,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情感体验。因此,教师通过言语及情感渲染为学生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中传递出的情感内容加入学生的情感体验中。如《Pollution》一课,通过介绍当今世界的各种污染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教育人们要珍惜爱护自己生存的地球家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举身边的污染实例,如无锡太湖蓝藻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让学生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责任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情感策略来组织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分组、角色扮演使学生间的交流充分开展。如在学习《The Necklace》时,让学生扮演不同人物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达到强化学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第三,教师应在课堂评价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情感支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内心的自豪感、自尊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如:“Good”, “Perfect”。可以对平时较差的学生说:“You’ve done a good job”,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会在学生的心理涌起一股股暖流。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厌其师,废其道”。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渲染,有利于建立轻松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同时也将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三、学生间的互动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分小组活动,组长负责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同伴间分工合作;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在集体荣誉感催促下,有些平时成绩不佳,表现欲不高,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也会被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所带动,也会努力为本组争光。例如在学习《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介绍中外节日及庆祝方式。为了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课外书收集相关资料并讨论,这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拓宽了知识面,也培养了合作意识。
学生间的互动合作,使课堂不再局限于课本和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由变被动学习变主动汲取,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不论是多媒体的运用,教师情感渲染或是学生互动合作,都是由老师辅助或引领学生去自主学习。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教师的单向运动变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学到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教与学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邱佳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天津教育,2004(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9c2fd0692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