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说课稿》,欢迎阅读!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有关人体的营养、消化、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等知识之后,才向同学们介绍的,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应用性。我们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它的优越性,应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分析同学中存在的仅是现象,把所学知识运用与实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眼球结构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眼球的各个结构及功能,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教材中还设计了“试一试”的小实验,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2.难点: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二、【学情分析】
性格特点: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能力储备: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能进行简单的信息收集及数据处理,但探究能力不强。
三、【教法和学法】 【确定依据】
1、学情 2、生物新课程标
准。
(一)教法分析
1)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1、 启发谈话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 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同学直接观看.
3、 探究讨论法—-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
(二)学法分析
1)通过写作完成课题(分组探究法) 2)通过体验发现问题(归纳总结法)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试验等方式探究新知识(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通过分享、评价、讨论等方式构建知识体系(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游戏巩固)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疑,思之始,学之端.”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片→分析原因→提出疑问“人的视觉是怎么形成的呢?”→导出新课→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设想依据】教师准备大量的图片,为学生探究设置情境,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电子白板,新知探究
白板展示眼球结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学习眼球的结构→运用多种图片展示相关知识,加深理解→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总结眼球结构→视觉的形成→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视觉的形成→思维升华,突出重点。
【实施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之终身受益。
(三)、课堂知识反馈
【设置依据】以习题反馈知识要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小结本课知识
【设置依据】采用知识框架展示本课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并且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总结知识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用科学,并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96f69216d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