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未死,但它已经没落》,欢迎阅读!
文学未死,但它已经没落
今天读到了马未都老先生的一篇博客。他提出了一个观点,文学不会死亡,但是文学的不同形式在逐渐死亡。原文如下: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文学伴随人类文明而生,不会死亡;但文学的形式会依次死亡,楚辞来了,诗经(形式)死了;汉赋来了,楚辞死了;骈文来了,汉赋死了;唐诗来了,骈文死了;宋词来了,唐诗死了;元曲来了,宋词死了;(明清)小说来了,元曲死了;电影来了,小说死了;电视剧来了,电影死了;游戏来了,电视剧死了,只不过这种“死亡”是相对而言。”
马先生这段话,前面说的让人信服(虽然这可能只适用于中国文学),但到了电影、电视剧和游戏就不太正确了。前几种形式,无论如何变化,依然是以文字构成的形式,而电影、电视剧和游戏却是文字、音乐和图像等多媒体构成的形式了。如果是这样,它们还能被称为文学吗?
它们其实是与文学共存的艺术形式。现在“文学已死”成为了很多人对于文学的态度,而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是文学已经从社会娱乐的主流变成了末流。文学的读者变成了影视作品的观众和游戏的玩家。
文学的读者被影视和游戏分流是正常现象。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追求的是心灵的体验,文学提供体验的方式是文字,而影视和游戏则是通过多媒体。外部世界就是最大的多媒体组合体,而影视和游戏无疑给了人更直接而丰富的体验。
但多媒体形式的艺术形式会淘汰文学吗?
不会,但它会使文学趋于小众化。从人类的历史来看,当一种更容易让大众接受的东西出现时,必然会导致与它存在竞争关系的事物小众化。例如钢笔,当圆珠笔和中性笔出现后,它渐渐不再流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但也走向了小众。
当文学从娱乐主流变为旁支,我们必须承认它已经没落。 虽然文学没落,但不会消亡。文学是一种以语言为载体表现人类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艺术形式。艺术形式的差异就体现在载体上,绘画的载体是图像,音乐的载体是声调,这是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只要人类的历史还在延续,语言就不会消亡,所以文学就依然可以用语言来表现世界,无论是内心世界还是外部世界,但这种表现形式的受众可能越来越少。
我们可以下一个比较激进的结论:文学的没落就是因为市场的缩小。但这真的值得我们悲哀吗?
答案是否定的。
让我们回归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就是通过某种载体表现人类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在当今时代,我们无疑获得了更加具限制有表现力的载体。文学归根到底是门艺术,它是艺术大家庭的一分钟。文学或许没落了,但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正在进步。值得思考的是,或许艺术的各种形式本来就应该捆在一在起表现世界,只是因为在历史发展中因为技术的限制,让人类不得不选择其中一种来表现世界。
艺术的创作初衷是表现世界,但当艺术变成产品,走向市场的时候,必然要受到消费者的选择。这就造成了主流的变化和形式的没落,但这些终究只是消费者的事,和作者无关。
最原始的创作冲动,是对世界的现象记录欲望,而非迎合消费的需求,但只要有需求,某些东西一定会出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96e667075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