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寄宿”可能害了孩子一生!》,欢迎阅读!
“寄宿”可能害了孩子一生!什么样的孩子更适合住宿? ▲
很多家长选择孩子全托,或者把孩子寄宿在学校寄放在老师家里,以为这样孩子的教育就没有问题了,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这是一个孩子的日记:《想妈妈》
已经是星期三了,我就开始想妈妈了,不知道妈妈过的怎么样,真想回家去看一看啊! 有时候上课时,心里想着妈妈,眼泪就不听话地流出来了,我怎么也止不住,我想妈妈,眼泪也想妈妈,每次看到妈妈给我买的书包时,我就会觉得看见了妈妈一样。那时我的眼泪更多了。但是,如果让别人看我流泪的话,别人就会笑话我的,所以,我就趁卫生间没有人的时候,赶紧到卫生间去哭。
有一次我起床就开始想妈妈了,到了上课时,我把书包挡在自己的前面,一个人悄悄地哭,但是,我周围的同学看到我睡在我的桌子上面,就知道我哭了。到了中午他们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中午我来到学校,老师问我:“为什么哭?”我说:“想妈妈了。”然后我走了。到了放学我就逃回家去了。妈妈又把我送到老师家里。我没哭。因为妈妈把我送回老师家的路上一直在给我说道理。
我不哭了,接着我就不再想妈妈了…
读着这样的日记你会有什么感想?你如何对待孩子过小寄宿? 话题一出,反对声四起。但也有赞同该做法的。 赞同的妈妈是这么认为的:
1、从小住校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学校里有些有钱人家的女孩也从小被送去住校,何况是男孩子,更应该如此,让他从小学会独立。孩子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容易形成依赖,加上家人长辈的疼爱,更容易娇气,缺乏男子气概。更有甚者,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而从小住校的孩子就不会这样。而且,如果孩子有胆小的情况,从小住校可以历练他的胆量。 2、四周岁的孩子已经学会了穿衣、刷牙、吃饭等自理能力,在学校完全不用担心他自己无法照顾自己。而同样的孩子要是在家,家人都当宝宠着,可能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太子生活。大人或许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害了孩子,可能会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差,从而影响以后的生活。
3、从小让孩子住校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意识。现在的人集体意识淡薄,凡事都只考虑自己,不会为别人着想。但让孩子住校,却能很好的教育孩子这点。
4、孩子住校一星期见一次面,比天天见面更加深了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自从住校后,自己的自理能力完全不用父母操心,独立性也变强了,依赖性也减弱了。一举不止三得。当然,把孩子送去住校,并不意味着父母就此当起了“甩手掌柜”,对孩子不闻不问。要了解他在学校的情况,回家时问他关于学校生活,与老师、同学相处得如何,不让孩子有种被父母抛弃的感觉。
5、最美的花是开在大自然中的,温室培养不出不畏风霜的花。正如“鹰爸”何烈胜对“裸跑弟”多多的教育方式让很多家长唏嘘不已,反对声哗然四起。但现在,7岁的他用自己的钱创业,也让许许多多的家长朋友叹为观止。不管如何,这个以结果论英雄的年代,多多很成功。
反对的妈妈们,也有着自己的观点:
反对的妈妈们从自己住校的经历来反驳了不该过早送孩子住校。很多妈妈都有住校的经历,有些妈妈说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那种灰暗、无助的感觉依旧历历在目。十来岁住校的
孩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一个满四周岁刚上幼儿园,正经历分离焦虑症的孩子。 “一只母鸡不会把小鸡托付给别的母鸡照料,一头母猪也不会把任何一头小猪托付给别的母猪。动物都知道这一点,人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犯糊涂。” 尹建莉教授说“孩子过早理解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我认为孩子在读大学前都不应该寄宿。当然,这种否定程度是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
孩子的内心是脆弱、敏感的,过早送去住校,不利于孩子心理认识的健康。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农村的留守儿童,其实想想,孩子去住校,离开父母,与留守儿童没有多大区别,一样会使孩子缺少父母爱。学校里的玩伴虽然很多,但孩子心里还是希望放学后能看到父母,渴望父母的夸奖、疼爱,希望能和父母在一起玩耍。孩子的心性天真,想法也简单可爱,让他过早的住校固然是可以锻炼生活能力等,但孩子可能会从心里排斥父母,觉得父母不爱他,抛弃了他,可能会为以后的青春期矛盾埋下伏笔,容易造成与父母的沟通障碍。
什么样的孩子更适合住宿呢? 1、长辈溺爱最好住校
到底是选择寄宿制学校还是走读式学校,家长应根据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做出适当的选择,如果爸爸妈妈特别忙,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带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特别宠爱孩子,家长最好送孩子到寄宿制学校。 现今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体,溺爱孩子的父母或者隔代教育很容易产生教育弊病,如果放任孩子放学后出去玩,孩子很容易被动受到负面影响,形成恶习。而在学校里,孩子远离了社会不良因素,老师专业和及时的指导能关注到孩子每个细节,调皮的孩子、叛逆的孩子都能得到照应。有规律的生活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能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性格孤僻不妨住校
首先,寄宿制学校有着教会学生与人共处的优势。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与电视、电脑等物化的事物接触多,与成人接触多,而与同龄儿童共处的时间少、空间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宽容心态的形成,不利于孩子与人和谐相处,在寄宿制学校里,学生在正常的学习之余,还能和同学们一起嬉戏,体会相互间的关心与关爱。 3、每周聚散有利有弊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一周5天住校会导致亲情的疏离。只要学校和家长有意识地去引导,住校的学生反而能感受到与父母分离后相聚的美好。相反,如果家长整天唠叨,家庭氛围紧张,孩子住在家里,也会从心里面把父母‘推开’。以一周为单位,前五天在学校感受磨练教育,后两日回家更能享受父母的爱,就是所谓的感恩教育。 小朋友最好能在监护人的监护下成长。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孩子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关爱。如果学校离家比较近、家长有时间照顾孩子,走读能让孩子和亲人在一起,有利于感情培养。
曾有家长就说过,孩子不想住校所以每天都要接送回家(学校远)。每次接刚上初一的孩子回家,孩子在路上就会跟爸爸分享好多学校的事,还有学习情况,家长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一方面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家长跟孩子间的感情. 4.一般情况首选走读
“住校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自理能力,但在家也能!父母关爱、亲子交流对孩子的身心和性格的发展更重要。在人的一生中,童年的幸福时光并不长,如果让孩子从小就离开父母住到学校,对孩子来说太残酷了!”孩子上高中后住校比较合适,年纪很小的孩子,一般情况下还是首选走读为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9626c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