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灯笼笔记

2022-03-22 12:00:5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灯笼笔记》,欢迎阅读!
下册,灯笼,语文,年级,笔记
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灯笼笔记

一、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 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一生作品多篇,较著名的作品有《山屋》《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等,主要散文集有《羽书》《北极星》《忘年》等;译作有海涅的《波罗的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吴伯箫散文选》。

二、理解词义 1.斡旋:调停,调解。

2.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弟的奢华。3.未始:未必。 4.幽悄:幽深寂静。

5.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三、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1):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第二部分(211)︰作者回忆自己记忆中有关灯笼的美好记忆和情节。第三部分( 12)︰深化主题,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问题归纳

1.“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赏析这句话。

将“飞蛾扑火”与小孩子对火的喜爱进行类比,强调了小孩子对火、亮喜欢之强烈。使内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第①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

3.第④段一句话单独成段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这是“我”慈母口中经常吩咐“我”的一句话,属于语言描写,这句话对为生活在外挣扎的“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和极大的慰藉。强调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并引出下文“我”对小时候上灯学的回忆。

4.村头挂灯笼有什么作用?1.有行好的意思。

2.孤行客“四面虚惊”的时候得到慰藉。5.“雪夜入…....马前卒”。分析这两句话。

采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借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作者也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6.结合文意,分析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能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7.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


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五、课文主题

文章通过回忆自己所经历过和了解到的有关灯笼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灯笼的喜爱,对家人的感激,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952cdf6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