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0唐诗四首之观刈麦教案长版

2022-09-24 16:13: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10唐诗四首之观刈麦教案长版》,欢迎阅读!
四首,下册,唐诗,教案,语文
年级语文下册10唐诗四首之观刈麦教案长版

一、导入

唐代诗人李绅曾写了三首《悯农》诗,其中第三首是这样写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读罢诗句,我们不免要省思,四海无闲田,又秋收万颗子,农夫却犹饿死,那么他们辛苦劳作,收获的粮食又到哪里去了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起寻找答案。 二、题目解说

《观刈麦》是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 三、诗人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他的讽喻诗反映了中唐社会广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四、朗读诗歌

1.利用工具书,自主查找并标注生字字音。 2.听范读,学诵诗歌。 3.自读诗歌。 五、理解诗意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 参考:

农家很少有闲时,五月到来人更忙.昨夜南风阵阵起,小麦盖垄翻金浪.女人挑篮送饭菜,儿童提罐送浆汤.相互跟随到麦田去,男人割麦在南冈.泥土滚烫烘双脚,似火烈日晒脊梁.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为珍惜夏日长.

又见一位穷村姑,抱子抱到田垄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诉说的一番话,听到的人都感到悲伤.为交租税地卖光,拾这麦穗充饥肠.

1


而今我有什么功德,竟从不用从事种田与植桑.做官的俸禄每年三百石,年底尚且有余粮.想到这些心里暗自惭愧,(自责之心)整日不能忘.

六、整体感知

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次的主要内容。 明确:

1.田家少闲月……但惜夏日长. 第一部分——农民刈麦。

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 2.复有贫妇人……拾此充饥肠。 第二部分——贫妇拾麦。

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 3.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 第三部分——为官自省。

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 七、深入赏析

(一)第一部分——农民刈麦 1.有一个词来形容农民的劳作? 明确:忙碌,辛苦,繁重

2.这一部分中哪几句话最重要,你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依据:写出了农民劳作环境的炎热难耐和矛盾的反常心理。最能体现他们的忙碌,辛苦,繁重。 (二)第二部分——贫妇拾麦

1.作者为我们刻画一位怎样的拾麦妇人。 明确:贫穷,悲惨。

2.是什么造成了她的贫穷,悲惨。 明确:家田输税尽

3.我们设想一下,在她还没有失去家田时的五月,这个妇人和她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明确: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小结:昨天的刈麦者变成了今天的拾麦者,今天的刈麦者也可能变成明天的拾麦者,这是他们



2


无法摆脱的命运,白居易透过他们的命运看到了深层的社会原因——赋税的沉重,这沉重的赋税,充盈着农民的汗水和泪水,艰辛的劳作,甚至造成了他们的家破人亡,这些都变成了帝王和官员们的油脂和财富。

(三)第三部分——为官自省 1.齐读第三部分

2.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的心中又作何感想:

确:在鲜明的比对中,诗人想到自己的衣食无忧、不劳而获、生活安适,对农民抱以关心和同情,同时也感到惭愧。

八、自主背诵,齐诵结课。 九、作业:

1.积累白居易诗歌名句。 2.背诵并默写诗歌。 板书设计

观刈麦

农民刈麦——忙碌,辛苦,繁重

对比

贫妇拾麦——贫穷,悲惨。 为官自省——衣食无忧、不劳而获、



关心 同情 惭愧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92c650787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