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认知负荷理论综述》,欢迎阅读!
认知负荷理论综述
本文主要从理论研究、负荷测量、模型研究、影响因素、效果验证、开发与应用6个方面探讨认知负荷理论研究现状,总结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标签:认知负荷理论 研究现状 建议
一、认知负荷理论概述
认知负荷(congnitive load)的理论研究最初来源于脑力负荷或心理负荷的诸多研究成果。美国心理学家Miller于1956年就开始脑力负荷或心理负荷这方面的研究。心理学专家Sweller于1988年真正将认知负荷研应用于教育领域,主要是从认知资源的角度来考察学习,特别是复杂任务的学习。[1]认知负荷理论主要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考察学习和问题解决,以资源有限理论、图式理论和认知结构理论为基础,普遍地应用于课堂教学、资源设计等方面。
二、认知负荷的研究现状
(一)研究方法与工具
教育技术学8个核心期刊为文献来源,以“认知负荷”作为关键词搜集2005年到2017年的文献,共计115篇。通过审查文献摘要,排除相关性不高的文章,剩下62篇。本文采用内容研究法,对认知负荷文献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从而梳理认知负荷现状,从系统、定量的描述中,揭示其隐含信息,挖掘研究不足。
(二)设计类目表格
本文依据《我国教育技术期刊主要栏目的内容分析》(陶芳、张屹、刘梅,现代教育技术,2008第11期)[2]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期刊论文内容分析研究》(田健、杨改学、崔玲,现代教育技术)[3]的论文内容,根据研究需要制定了本文的类目。类目表格如表1。
(三)评判记录
根据制定的类目表格,记录各类目出现的频率,如表2所示。
(四)分析数据
1.总体发展分析
科技进步给学习环境、教育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从课堂学习到泛在學习环境,从单一教学模式到多样教学模式,这扩宽了认知负荷理论的应用范围。近年来越
来越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网络学习环境、泛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搭建,就不得不考虑如何减少学生的认知负荷量。当一个新技术应用在教学中就必须考虑其对学生认知负荷的影响,因此认知负荷理论的应用范围就会越来越广。
2.各类目发展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模式研究”一直都是热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每种模式、策略可以与新的教学理念、资源进行融合。“模式研究”“开发与应用”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发展,但提出的原则、模型、策略是否过于空泛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效果验证”与“开发与应用”的变化趋势趋同,这说明当某一制品投入到实际生活中运用时,检验其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具体学科研究不够深入,需加强具体学科的认知负荷研究
大多数文章探讨的是整个教学设计的设计模型或者优化策略等,很少有针对某一个具体学科的教学设计的模型或原则。有的学者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认知负荷的应用研究,但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具体学科的研究整体质量不高,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尤其是在中小学里,中小学的学习者有着思维符号性,缺少抽象思维能力,学习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内部与外部的认知负荷不知如何调控,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对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习者认知负荷的相关研究。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系统性和研究特点,这些结构性的知识决定了学科对学生认知资源的占用的比例。
(二)不能盲目运用规则,需客观地认识认知负荷效应
认知负荷理论提出了冗余效应、自由目标效应、注意分散效应、有解样例效应等,因此有些教师不根据实际情况就按部就班地应用这些效应。例如,自由目标效应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条件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但容易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状态而迷失在学习资料中。剔除冗余的信息可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明白所学的知识,然而学生失去了探索、发现、质疑的趣味。对认知负荷的调控能力反应出教职人员对知识、学生、传播渠道以及传播效果的整体调节,以及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的有效结合。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恰当地运用认知负荷效应,在实践中辩证地看待问题,才能以最优化的方式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Sweller J.Cognitive load during problem solving: Effects on Learning [J].Cognitive Science,1988(12):257~285.
[2]陶芳,刘梅,张屹.我国教育技术期刊主要栏目的内容分析[J].现代教育技,2008(11):56~61.
[3]田健,杨改学,崔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期刊论文内容分析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09):76~7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8f5dcd2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