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巧用成语助教学》,欢迎阅读!
巧用成语助教学
在中学物理课堂上巧用成语,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尊重和热爱,而且能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习物理知识,一举两得。
1巧用成语引入新课
用学生所熟知的成语进行新课引入,能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例如,我在“参照系”一课的引入中,借用了“刻舟求剑”这一成语,并与学生共同回顾了《吕氏春秋》中该成语的典故记录:“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趁学生由此产生强烈的兴趣之时,我引导学生从物理角度上分析楚人之错,从而极自然地引出了参照系的概念。再如,我在“力”一课引入时,向学生介绍了成语“孤掌难鸣”,出自《韩非子》中“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之说,随之,引导学生将思维迅速集中起来从物理角度开展思索得出“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重要规律。又如,我在“光的直线传播”新课导入时,用了“以管窥豹”,并由其出处《世说新语》:“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新知。此外,我还用“迎刃而解”引出“力的分解”一课;用“隔墙有耳”引入“波的衍射”一课;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引入“分子动理论”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巧用成语简化记忆
成语以其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在记忆上独占优势,复杂的物理知识若能借成语来表达,就会大大降低记忆的难度。例如,学生对“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跟检验电荷无关,反映该点的电场性质”这一概念极易混淆。我便引导学生用成语“山河易改,本性难移”来记
忆,这里的“山河”比喻“检验电荷”,“本性”即指该点的电场性质。学生豁然开朗。再如“学生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这一规律极易忘记。我用成语“各为其主”来形容,加深了学生的知识印象此外,我用“各就各位”来形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分运动的独立性原理;用“以一当十”来讲解合力与分力中的重要的等效思想。在“机械波的形成”讲解中强调质点不能“随波逐流”等,都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巧借成语帮助理解
物理知识通常因抽象和枯燥使学生的理解受到阻碍。借用成语,可以使复杂难懂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简单明了。例如,我在“质量是惯性的量度”一课讲解时,用了“安如磐石”一成语引导学生轻松地得出“质量大,惯性大”的规律。在“原子与原子核”一课的讲解时,用了“沧海一粟”来比喻说明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极小。在“电场线”一课讲解时。用“画饼充饥”来形容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不具备物质性。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讲解中,用“形影不离”来引导学生理解“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力停止作用,加速度随即消失”等,均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4巧借成语设计问题
用成语设计问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发学生认真思考。例如,我在“分子力”一课的知识巩固时,向学生呈现了“破镜重圆”一成语,要求学生根据分子力的知识分析“破镜能否重圆,原因是什么?”学生极有兴致地展开了讨论,最终有效地巩固了课堂知识。再如,我在讲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课时,要求学生就“以卵击石”一成语展开分析以卵击石,卵破石全,是否是卵受到的力大于石受到的力。学生在对该问题兴致勃勃的探究中掌握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8f3d5b2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