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环保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环境问题已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地理学科作为一门
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环保教育也是其主要目的之一。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教育学生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把环保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环境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环保意识。对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生活健康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生活现象;发展策略;培养意识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三废”排放量逐渐呈现上升趋势。由此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谋求合与作共同发展的主要内容。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环保教育也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一般的地理科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环保意识,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生活健康和谐。
一、教育学生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现行的地理教材,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阐述了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追求暂时的财富而不合理的利用资源,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如近年来发生的沙尘暴天气,给每人的生活都带来的极大的不便和危害。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就以此现象为主题,来讨论这一天气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巨大危害,进而分析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来感受环境问题时刻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也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为了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促进我们的生活和谐每个人要树立起“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衣着方面。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调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行的方面。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南船北马”外,针对现在机动车(摩托车、家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在课堂中,讲到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之后,再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尽管当时只有一部分同学能知道“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还有的同学能在课堂中举一反三地把“上个世纪围困在极地冰原地区轮船上的船员如何用煤自救走出困境”的故事娓娓道来。 至于食、住方面,同学们可以从气候知识中了解“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在乡土教材中了解我们客家人节庆日的“黄元米果”,有的同学则把自己
集邮收藏的“民居”邮票在教室里进行展览:有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而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围屋”则能引起同学们更大的兴趣。
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三、结合学校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室里贴的校历表及一个学期变动几次的作息时间表,其实也是很好的教材,从“月相”的讲解,联系校历表中的“星期”,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
例如,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在课堂中问学生:“上个学期18点30分上晚自习,天已暗下来了,而现在为什么19点30分上晚自习,天仍大亮?”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无意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结合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策略来了解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在地区间、部门间虽然差别很大,但都离不开当地一定的地理环境,而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赣州市各区县的“猪-沼-果”工程,既是江南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改善红壤地区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通过实施这一工程,赣南的山水变绿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而且赣南还成为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产生了全国甜柚之乡-南康,脐橙之乡-信丰,这一切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把乡土教材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里,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人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他们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政策时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消除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
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地理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必得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困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要让学生懂得人类是地球大家族中的组成成员之一,和动物,植物一样共同享用地球环境及自然资源,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界就会用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来惩罚人类。
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结合教材内容,教给有关环境污染治理的方法,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如在讲述水与环境的内容时,要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生成,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并且要对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逐步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各种措施和途径,使学生们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因素。从而让学生树立对自身生存环境的
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六、把环保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树立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并且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如近年内蒙古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天气,给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危害,我们在教学中就以这一环境问题为主题向学生详细地介绍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巨大危害,进而提出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组织学生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地下河沟、乡村生活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恶臭的死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水、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在教学时要始终注意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环境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
环境意识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情感意志等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崭新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在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价,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从而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组织以环境保护内容为主的主题班会和知识竞赛,使学生的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还可利用寒暑假组织同学进行社会调查,参观一些环保工作比较差的和比较好的单位,工厂等。我们还可以举行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拓宽学生对环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意识和态度。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有关环保专家作专题报告或讲座,同时可举行以环境教育为内容的演讲比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进行环保义务宣传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环境的了解,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营造绿化带,种植树木花草,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不仅要教给教材中所涉及的一般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知识的真正目的是要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进行关注,特别是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有着密切联系的环境问题引起每个人的注意。在教学中只有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同时把环保意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才能使每个人更好的保护环境,建设美丽而温馨的家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8a3fa240b4e767f5bcfce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