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桥西-草堂

2022-07-23 04:11: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万里桥西-草堂》,欢迎阅读!
桥西,万里,草堂
万里桥西-草堂

薄雾迷离,竹影深深。较之北方,浣花溪畔的春天来得似乎是早了一点,在将将立春之际,我便看到了枝头上嫣红的花朵,嗅到了带着露水气味的芳香,一簇一簇高大碧绿的竹子更为这里增添了盎然的生机,目之所及尽是浓郁的碧色。在这个偌大的园子缓步前行,一派悠然闲适,这里,即是杜甫草堂。

与其说是遗址,倒不如说是纪念馆。向着茅屋故居走去,绿竹始终相伴两侧,一路经过诸多景点,诗史堂,工部祠,杜甫安坐在神龛中,以浅笑的神色俯视着敬仰他的人们。而就他为文学作出的奉献,确实当得起今人的供奉,他的后半生与安史之乱严密纠缠,他的诗歌忠实的记录了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变化。他青年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的壮志,毕生未能实现,却不幸地遭遇了“城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战乱之苦,目睹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悲惨嘲讽至极的一幕。乱离人,不及太平犬,杜甫之一生,或许真可以用一个惨字概括,可也是因为苦难,造就了流芳百世的“诗圣”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使为君开"如今杜甫草堂的花径仍然存在,却干净整洁,小径两旁清一色地长满了冲天的翠竹。若当漫步散心之所,这里确真是个好去处,可是,隔了近千年的时光,走在整洁的石板路上,我却并没有多少触碰到历史的感觉,料想这条花径也是后人重修,或许位置也不大相同,先人的痕迹,着实是很遥远了。 直到走到唐代遗址,才有了来到杜甫故居的真实感。杜甫之于我,更



1


像一个伟大的符号,他有很多称呼,杜甫,杜工部,诗圣,他的诗被称作诗史,他是应当学习,是值得瞻仰,是万古流芳的大诗豪。而现在,在离地几米的坑里,存在着散落的瓦片,破败的枯井,以及辨不出颜色的水缸。经年的风沙掩盖了它们,再多年后又重现于世。这时我才真正感觉到有血有肉的杜甫存在过,他与常人一样地生活。我们与唐代的现实距离是两米的黄土,可是时光却早已一去不返。它带走了无数灵魂,伟大的,卑贱的,无耻的,侵蚀了一切有形的物体。不过幸亏,它还为我们遗留了精神,文明,让我知晓在本身都难以过活的情况下,有人能够依旧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创造出诗史上不朽的华章。

茅屋故居依水而立,相传是唐末诗人韦庄寻址重建,使其得以保留。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间茅屋简陋至极,桌子,椅子,床,以及四面空空的墙壁,着实是乏味可陈。它也一定与从前的样子相去甚远。因为除了简陋,这件茅屋四壁完好,房顶也不漏风,丝毫无“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隔绝”之境况发生的可能。杜甫在草堂里的生活虽相对安闲,但却绝无我如今在草堂里闲逛的悠然心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是他生活的写照。漏雨的房屋,顽劣的孩童,懵懂的幼子,以及因战乱而产生的恐慌,都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杜甫的身上,心上,在如此境遇下,我们却可以看到杜甫人格中最闪光的地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不惜以冻死的代价换取所有穷苦人民的幸福,他同情着世人,我怜悯着他,一个饱受时代的阴暗摧残的中年人,与青年时的理想渐行渐远,生活诸般



2


不如意,却未曾绝望,始终怀着悲天悯人的襟怀,去同情千万与他同样遭遇的人,着实是高山仰止。可惜这样博大的灵魂,在经历了半生的漂泊后,病死在了江舟之上,他是乱世中的一朵浮萍,漂泊无依,半生流离。

我离开的时候,阳光尚好。此时的草堂修葺完善,适宜欣赏,适宜漫步。若诗圣的灵魂依旧漂泊,希望他在这里稍稍驻足,获得安定与悠然。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887e46b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