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主题古诗群文阅读教学共性切入点简析

2022-07-20 22:17:3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主题古诗群文阅读教学共性切入点简析》,欢迎阅读!
群文,简析,切入点,共性,古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儿童主题古诗群文阅读教学共性切入点简

作者:钱秀进

来源:《小学作文辅导·中旬刊》2019年第08

翻看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细细品读那些描述儿童生活、塑造儿童形象的古诗,笔者发现,诗中塑造的儿童形象各不相同:或天真稚气,让人心生疼爱;或机智灵巧,让人啧啧称赞;或贪吃贪玩,让人忍俊不禁……但将这些诗篇在写作特色上进行比较,会发现诗人们在表达手法上不尽相同。因此,找准古诗表达特色上的共同点,是指导学生对儿童主题古诗文群文阅读的一个高效的切入点。 一、捕捉传神的细节,感受童心

塑造人物离不开细节描写。诗人能准确抓住儿童典型的神态、心理、动作等,不刻意修饰雕琢,只用精妙、凝练的寥寥数字,在平白简洁的叙述中使儿童的形象跃然纸上。

古诗《村晚》中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南宋诗人雷震通过一个坐姿将牧童随意横坐在牛背上,悠闲自在吹哨的闲适之趣刻画得活灵活现。宋代辛弃疾的《清平·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通过小儿子一个动作,巧妙地将其自由自在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可爱劲儿,和盘托出,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难怪诗中的老夫妇、诗外的作者和读者都心生喜爱。再如,清代袁枚的《所见》——“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从声音由的变化来表现人物;歌声振林樾间接表现了牧童心中的快乐、悠闲自在;忽然一词,由响而静、由行而停;两个动词,用白描手法把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一刹那间的惊喜、机警、一本正经的心理和神态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因此,抓住诗中关键词,尤其品味儿童典型的动作、神态、心理等,去体会诗中儿童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感悟儿童活泼、天真、可爱的童心。 二、赏读质朴的环境,感悟童真

塑造儿童形象,除了通过细节进行正面刻画,还可以借助环境的渲染,或对人物形象进行侧面烘托,或推动情节的发展,有助于儿童形象的塑造。

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首联草长莺飞把春天点活,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在勃发。”“,诗人抓住典型的春之景物——柳树,描摹其的柔美曼妙的娇姿。儿童放风筝的活动在这浓浓的春意中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8718633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