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民工生存困境原因探析

2022-04-01 04:22: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农民工生存困境原因探析》,欢迎阅读!
探析,农民工,困境,生存,原因
城市农民工生存困境原因探析

作者:白玉敏

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2



白玉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群体的贫困处境关系到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城市化以及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该文采取个案访谈的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农民工贫困处境予以考察,认为农民工群体自身处于贫困,而且这种贫困不断循环,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态势。基于社会学的视角,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城市农民工生存的困境,得出造成农民工贫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个人自身,也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

[关键词]城市农民工;贫困原因;社会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2-0095-02

[作者简介]白玉敏,男,兴安盟扎赉特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社会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学。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并引起重视。农民工群体是工业化的产物,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国务院2006研究室发布的关于《中国农民工调报告》,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平均年龄为28.6岁,以青年民工为主体。另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青年农民工总数为8300万人。在中国,农民工虽然比那些停留在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高一些,但他们在城市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包括法律权益、健康卫生、生产方式的改变、技能培训、住房和社会整合等各方面的困难。研究显示,很多农民工在流动到城市后陷入了贫困。”[1]农民工的贫困不应仅从经济方面来衡量,而应该把它理解为包括多方面含义的问题。从农村涌来的农民工,在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的同时,充实了所流入城市的劳动力,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所流出村庄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城市的劳动力出现了缺口,而进程农民工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新农村的建设对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农民不再仅仅围绕土地谋求生计,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他们纷纷外出打工,实现了农村的非农劳动力转移,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然而,在看到这些可喜现象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回到农民工身上。表面看来进城务工的农民群体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收入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然而,这只是与他们过去在农村的时候相比,倘若将他们的方方面面与城市人相比,不难发现农民工依旧是处在社会的底层,依旧在贫困的漩涡里挣扎。因为他们没有城市人所拥有的权利,不懂城市人所懂得的文化,也没有所谓的归属感,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是流浪的。近年来相关机构出台的各种政策想改变这种状态,但结果令人失望。本文试图对进城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原因做实证分析。

二、研究对象及调查方法

本次的研究对象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农民工,通过偶遇及“滚雪球”(通过被调查者介绍他人,人数逐步增加)的方法进行个案访谈,从而获得所需的第一手资料。由于条件限制,这次访谈数量较少,对于农民工贫困问题只做了简单的探索性研究。此外,笔者还结合了文献研究的方法,参阅了很多关于城市农民工贫困的文献,为本次调查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三、城市农民工贫困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转型期间,我国的科技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对于农

民工而言,他们的命运依旧是那么悲惨,陷入了相对贫困状态。下面从社会学的视角予以简析:

1.社会排斥视角。文化断裂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一文化社会主流文化很难整合并融入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断裂。[2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社会的阶层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不同群体之间的异质性特别明显,他们分属于社会的不同时代,思想、观念、价值观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想将这些群体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尚且存在很大的困难。再这样四分五裂的社会里,就有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区别。主流文化社会中拥有权力和地位,占绝大多数人所拥有的文化,而处在社会的底层,占一定地域极少数的群体所拥有的文化,便形成了主流文化的对立面,显得格格不入。依附在农民工身上的贫困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它往往受到主流文化的排斥。究其原因,社会中的权利所属、利益分配、资源配置是为社会主流文化服务的,反应的是持主流文化群体的利益。农民工群体往往是被排斥的对象,处在制度的边缘,得不到平等的利益分配,就只能走在贫困的死角。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在城市中越来越突出,农民工生活在城市,美其名曰:“城市人”,但实质上是不被城市真正接纳的,一直处在城市的边缘,不曾被重视过。不同的文化习俗惯制,限制了农民工与城市人的交流与融合,所以他们之间的交集永远都是有限的,这种排斥与被排斥的现象似乎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心理定势影响着农民工的一举一动。

“我一般都在餐厅干服务员,我们一起的也有在工地打杂之类的,反正就是最苦最累挣钱最少的行业,我们没有文化,不懂技术,也没有想过去找更体面一些的工作,关键也不敢想,我们毕竟跟城里人有差距,有时候公交车都不坐,感觉大家都在躲着我们,老是盯着我们看,心里觉得特别不好受。”(LMY,女,江苏)

“如今在家种地没有保证,只能出来打打工,钱挣得也不多但来得快呀,至少能混口饭吃,我们没法跟城里人比,只能靠辛苦。”(WJ,男,河南)

2.社会空间视角。中国城市空间架构与社会分层有一定的关系,社会分层影响我国城市空间的架构。主要社会资源、主流社会关系,主体社会文化是城市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于城市建构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城市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城市中心区房价高,交通方便,各种生活设施、娱乐设施齐全,这里往往聚集了有身份、有地位的群体,而相对的城市边缘区则是贫民群体的代名词,住在这里的不是农民工就是城市里的体力劳动者,他们住着廉租房、移动板房、即将废弃的旧房等,吃着有钱人扔掉的烂菜叶,就像寄生虫一样,寄宿在别人的屋檐下。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格局:“贫民窟”、“别墅区”,社会形成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两级之间相互隔离,直接阻隔了相互间资源的优势互补,使得穷着更穷,富者更加富裕。

我来这里不到一年,是熟人介绍来的,一般我们不会独自一个人去城市打工,为了相互之间有个照应,大家都住在离得近的地方,像现在这样的简单的毛坯房、廉租房是我们的常住之地,很脏也很乱,什么人都有,哪里的都有,休息的时候也就我们这些人一起玩,不敢和城里人打交道,感觉人家瞧不起我们。(ZML,男,江西)

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分析认为城市群体对农民工的排斥,社会分层机制造成的三六九等的区别对待,以及社会空间机制导致的空间布局的差异,对于农民工自身的发展,以及新农村的建设、城镇化的实施影响深远。农民工群体舍弃家庭辛辛苦苦,用他们的汗水为城市的美好贡献自己的青春,却遭到了城市的歧视与排挤,生活水平依旧、生存状况陷入了恶性循环。在这个追求以人为本文、公平正义的时代,但愿农民工能够真正的融入城市,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人,


具备城市人的品格与素质,拥有城市人的权利,更好地为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减少阻力。

【参考文献】

1]廖桂蓉,龚文海.文化断裂视角下农民工贫困原因透析[J.理学研究20091.

2]孙立平.断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王奋宇,李路路.中国城市劳动力流动:从业模式、职业生涯、与新移民[M.北京出版社,2001.

4]周怡贫困研究: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的对垒[J.社会科学研究20023.

5]兆萍.转型经济发展中的文化断裂与贫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M·罗吉斯,J·伯德格.乡村社会变迁[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7]王雨林.对农民工权利贫困问题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49.

8]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关系[J.社会研究2001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864a79bf7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