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早春图》鉴赏》,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早春图》鉴赏
作者:武高飞
来源:《艺海》2010年第08期
山水画的发展在北宋达到了鼎盛时期,特别是中期出现的郭熙,以其精湛的技法和卓越的理论水平,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画作《早春图》就是标志。
郭熙(1000——1090年前后),河阳温县人(今河南孟县人),为御书院艺学,后升为翰林待诏直长,主要活动于宋神宗赵顼在任期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熙作;上(哲宗)即位后易以古图,退入库中者不止此耳”([宋]邓椿.画继·杂说论近,见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p80)“受眷被知,评在天下第一。”([北宋]郭熙.林泉高致集·许光凝跋,见潘运告《宋人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P59)可以看出郭熙在当时地位的显赫,影响之大。
《早春图》作于熙宁壬子年,即1072年,为其晚年之作,描写了初春万物复苏时节。画面高山突兀,所表现为北方地域风貌。画面主要分为前景、中景、远景三部分,姿态各异的树木植于山间,又有屋宇楼阁、人物点缀其中,山间又有峦气笼罩,在对山石、树木、人物等的刻画上严谨、工细、集自然之美,总体给人以宁静、空远而赋有生机的感觉。
郭熙学自李成,并对李成的技法又有很大发展,以一种圆转、波动的线条来刻画山石树木……“卷云皴”。“擅长画山水寒林,画风工巧富瞻,处理的很深邃。”([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见潘运告《宋人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P148)。《早春图》中前景松树劲拔耸立,针枝锋芒,用笔线条肯定,枝干向下伸展,前后遮掩,而具物象之形;杂树刻画亦能枝干穿插工细,有力而具有书法笔意,枝与干的结构关系严谨,繁多而不杂乱。中景丛林,点叶树、杂树相互掩映,前后层次清晰,其它树木亦同;山峦用笔更显“云动”,山石如“卷云”,山体轮廓粗细变化,表现出阴阳向背关系;楼阁、架桥、人物、船只亦显精细,生动传神。在用墨方面更显出其墨色的丰富、自然,前景一组丛树,轻重分明,显出前后层次关系,相互遮挡而不显杂乱,点叶用墨较肯定自然与杂树枝干形成对比,中景山腰及其间丛树更显深邃。由于山间峦气的缘故,在山峦和树木的刻画上用墨极淡,但用笔肯定,而没有放肆零乱痕迹,树木、山腰因雾气由实变得虚空、自然,虽无重墨但更显浑厚,苍茫;远景山峰也因雾气和地势的远离而空灵,和前部的实景形成对比,使画面有了墨色的变化,山体的皴染方面亦是圆润的线条分层次迭加,墨色层次变化丰富而显厚实。整观画面,造型是严谨工细的,用笔用墨是丰富的,这就可以肯定了山水画在此时就其本体技法的演变而言达到了完全成熟,也就是显示出宋代山水画的艺术高峰。
通过对《早春图》笔墨技法的简单分析之后,似乎对画面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但当在临习的时候仍会显出对笔墨本身的生疏。其中关于笔迹的书写性,对于自己临习感受颇深,笔力明显不够。临习的过程是要对原作的章法、笔墨等等的直接学习,至于当时画家绘画时的情态已不可知,但通过对山石、树木等物象形迹的审视,便会体会到一种书写的过程,有了某种即定的提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85e7dd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