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雨巷》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欢迎阅读!
雨巷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示范朗诵。听的过程中,划分停顿,标出需要重读或者轻读的字词。 学生读。正字音。
问:读完本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不清楚内容要表达什么,模糊——朦胧。
为什么这样一首“看不懂”的诗能得到无数赞誉,甚至被选进课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因《雨巷》一诗成名,被称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评价他“为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三.诗歌详解
(一)体会新诗之美,寻找意象含义 叶圣陶高度评价戴望舒的《雨巷》,称其开辟了新诗音节的新纪元。我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雨巷》的音节“新”在何处。 (学生自由朗读,朗读结束教师提问)
问:本诗在音节上有什么前无古人的创新之处? 明确:诗节重复、回环。 问:为什么觉得重复? 明确:很多词语重复。
问:有哪些重复的词语?重复了几次?其中有哪些是本诗的意象?
明确:油纸伞2次、独自2次、彷徨4次、悠长4次、丁香6次、寂寥2次、雨巷4次、哀怨2次、静默2次、姑娘2次。丁香出现了6次,雨巷出现了4次。其中油纸伞、丁香、雨巷、姑娘都是本诗意象。
油纸伞是旧时江南地区的雨具。在中国古典文化中,伞谐音“散”,有分散、分离的意思。中国人讲究言语忌讳,同时为了表达怀念不舍之情,古人折柳送别,因为柳谐音“留”。在本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两个意象“丁香”和“雨巷”,又有什么含义呢? 我们先来看看“丁香”这一意象。 (课件出示丁香花图片)
介绍“丁香”意象。以诗句介绍。
例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例2: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 例3:结愁千绪。——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
我们发现,丁香这一意象,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愁、怨、苦闷的情感。这与本诗中反复出现的彷徨、哀怨等词相应和。(板书:丁香——愁、怨、苦闷)
那么“雨巷”这一意象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感呢?这就需要了解一下戴望舒的生平经历了。 (课件出示戴望舒生平)
戴望舒故居在浙江杭州的大塔儿巷,大塔儿巷建于民国初年。大塔儿巷是《雨巷》中“雨巷”的原型。小巷狭窄悠长,江南多雨,烟雨朦胧时分,小巷便具有朦胧神秘忧郁的美感。戴望舒童年、少年、青年时期都生活在此,小巷给了戴望舒创作的灵感。(课件出示江南小巷图片)
关于“姑娘”这一意象,我们放到最后再来探讨。接下来,同学们再次朗读本诗,要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齐读。)
问:这是第三次读本诗了,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他对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抽问学生,答不出亦可)
明确:即使了解了诗歌的意象,体会了意境,可是对这首诗的了解,同学们仍然是朦胧模糊的。
(二)诗歌内容分析
其实关于本诗所写的内容,没有唯一定论。目前有三个解析的方向:1.政治抒怀诗;2.抒怀诗;3.爱情诗。
(结合作者生平经历,逐个简单解析)
1. 政治抒怀:本诗作于1927年。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参加学生运动,担心被捕,不得不躲避于朋友家中。当时学生运动失败,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笼罩着全国进步人士,戴望舒也不例外。《雨巷》中的种种意象也反映出作者惆怅哀怨的心情。 2. 抒怀:还有人解读《雨巷》,认为诗人只是表达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担忧,对前途的迷惘,充满了悲伤、消极的情绪。
3. 爱情:戴望舒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戴望舒爱慕施绛年,但是施绛年只是把戴望舒当朋友,戴望舒写诗表白,施绛年看了以后婉拒戴望舒。表白失败后,有人认为,《雨巷》是戴望舒为了抒发自己失恋的痛苦而作。
后来,戴望舒以死相逼,施绛平勉强同意,但是要求戴望舒出国留学深造。戴望舒去法国留学后,得知了施绛平移情别恋的消息。戴望舒回国后,给了施绛平一耳光,结束了8年的苦恋。
沉浸在失恋痛苦中的戴望舒,当时居住在刘呐鸥家里,与穆时英家挨得很近,穆时英为了安抚好友,把妹妹穆丽娟介绍给戴望舒。很快,戴望舒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二人结为连理。但是这段婚姻并没有长久下去,1940年,二人离婚。
1942年,戴望舒与杨静相识。两人相差21岁,在爱情的冲动之下,两人结婚,但是婚后不久,感情便出现裂痕。杨静爱上了一个姓蔡的青年,提出了离婚,戴望舒挽救婚姻失败,二人离婚。
对于《雨巷》的解读众多,主流解读是这是一首政治抒怀诗。 《雨巷》的朦胧之感主要是由象征手法体现的。(以下关于象征的知识点,课件展示)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象征的表现效果:
(1)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 (2)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提示做笔记)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比如,人们可以说阳光象征了光明的前途。象征和比喻不同,比喻要求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三)合作探究
《雨巷》大量使用了象征手法,产生了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下面我们来进行合作探究,分析一下“丁香一样的姑娘”、“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颓圮的篱墙”,分别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学生分四组讨论,讨论时间六分钟,讨论完毕,小组派代表回答) 明确: (1)“丁香一样的姑娘”:a.象征美好的理想;b.象征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联系戴望舒三次失败的情感经历)。 (2)“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白色恐怖过后,学生运动失败,军阀镇压学生运动,社会各界很少有人敢为学生的遭遇发声,象征革命道路艰难,前途灰暗。 (3)“我”:象征了和作者一样参与学生运动,想要救亡图存、心怀天下的进步青年。
(4)“颓圮的篱墙”:“我”与“丁香姑娘”擦肩而过,而象征美好理想与美好爱情的“丁香姑娘”却消失在了破败的篱笆墙,象征了诗人理想破灭,爱情失败痛苦。 (四)课堂小结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开辟了五四新诗音节上的新纪元。诗节具有重叠、回环往复的美感。诗歌运用大量意象,营造了凄清哀婉的氛围,象征手法的使用让诗歌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具有很强的解读性。
作业设计:抄写本诗,并背诵全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844985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