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和谐思想

2022-12-25 01:01: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和谐思想》,欢迎阅读!
儒家,传统文化,中国,和谐,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和谐思想

作者:朴银实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2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兼容之学,经世致用之学。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中,进而促成和谐社会的形成必将获得有意的成效。 关键词:儒学;传统文化;和谐思想;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个思想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文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之要义体现的。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根本在于每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要达到和谐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儒学中的体现 1.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括无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于人际欢喜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已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的矛盾。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2.中国传统文化是兼容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3.中国传统是经世致用之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的人文之化,中国突出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是这种精神的体现着。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于流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的来说,就是究天人之际,明秀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理念,以儒治世被历代朝代统治者所推崇,现实的需求,促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价值选择,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之未来而奋斗。

儒学传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阅读了叶金宝的《《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书后,清楚的了解到通过对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主体精神,思想途径,认识方法,工具意识等层面的思考,回答和谐究竟是什么,和谐如何实现等基本理论问题,对和谐理论的构建进行初步探索。

书中对和谐的深层辨析,儒家认为,若要创建和谐社会须先创建和谐的认生,而若要创建和谐人生,除了重视内在的品德修养之外,还需要正确重视并妥善处理一些客观存在着的矛盾关系,如:的关系。儒家重视义与利,主张义与利的有机统一。这在理论上表现为倡导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利,反对见利忘义不义而富且贵。因为是使功力趋向于合理的规定,从出发,也就是从合理的功利出发;一切有关关系的论辩,最终无不落脚于所谋取的功利是否合理这样一个为人之道的问题上。这种观点和思维方法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故而中国人主张并认同的是义然后取,而总是把诸如偷的,抢的,骗的,贪污受贿的东西统称之为不义之财。(二) 关系。无论古今中外,在理论上都存在着纵欲和禁欲两种偏离中道的极端倾向,而儒家有鉴于此,独立主张把人仍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不纵欲又不禁欲,而是寡欲以理节欲。这是儒学本指,于后来的宋明道学家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判然有别。这种既肯认自然人欲的正当性。与才的关系。儒家本是:并重即并重的。儒家有鉴于此而更强调品德修养,要求好德修文德为政以德,反对重才轻德,有才无德。回视历史而复审慎现实,这种思想是有其合理性的。的关系。有鉴于现实生活中言常有余而行常不足,导致言过其实的倾向,儒家特别强调言顾行,行顾言,以求达到言行一致,而反对言行不符,表里不一,耻其言而过其行。儒家提出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伪君子修德之要务,认为只有对行事不足勉以勤勉,而又对有余之言戒以谨慎,使之言行相符,才能获得人们的信任。人的行为主要体现在言行上,所以力求言行一致,乃是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然而,现代工业化,商品化,,市场社会中,无止境地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导致人们过分迷恋于对物的占有和崇拜,这会使人们变得贪心不足,越来越自私。而这种物欲化的倾向又会使不少人的道德异化,人格退化。有的人为了实现自己过分的,不切实际的物质欲望,什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乃至一切礼仪廉耻全都置诸九霄云外。于是,道德沦丧,人文神危机遂成为严重的显示为问题,消解理想,蔑视道德,远离崇高,排斥正义,逃避社会责任等庸俗化和粗俗话的倾向竟成为时尚,纵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功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在这种身心失调而导致人格分裂的危机中,若能取法儒家以品德修养为主的修身之道,对于达致和谐的人生,并进而促成和谐社会的形成必将获得有益的成效。 儒家文化中的和平思想

《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书中对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思想与规范的深入讲解,可以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和与稳定的重要理念。

相信不久的未来,只要合适的开掘儒学传统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就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将会构建一个更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 参考文献

[1]牟宗三.生命的学问[M].中华书局. [2]刘蔚华.儒学与未来[M].齐鲁书社,2002. [3]刘进田.文化哲学导论[M].法律出版社.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81fa30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