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 新时期教师基本素养 新课标 人教版

2024-03-18 19:26:3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素养 新时期教师基本素养 新课标 人教版》,欢迎阅读!
素养,人教,语文,时期,基本
语文素养 新时期教师基本素养

作者:毛小波 单位:重庆南开中学 邮编:40003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进一步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并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列作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两个《标准》首次明确提出“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并从“立人”的高度加以强调,显示出了不凡的意义和影响。

那么,什么是素养?什么又是语文素养? “素养”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意为:马如果不吃食物,就不能在道路上奔跑;人如果不注重自己的修养,就不能对国家有所帮助。从此句我们可以发现:“素养”指人的经常修习培养;从古开始,人们就认识到“素养”对人的事业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立足于“语文”的“语文素养”则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简言之,语文素养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因此,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不仅是中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自身健全人格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教师自我提高的需要。

一、教师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目前,教师的语文素养的内涵尚未有明确的界定。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新时期教育革的趋势,笔者认为,教师的语文素养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熟练的语言技能。技能的熟练程度到达一定的程度后会成为一种能力。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完成。掌握常用的思维模式,结合个人的语言驾驭能力,将书本中深奥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独特的思维成果用规范的、准确的、生动的语言进行加工,最终以浅显且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2.深厚的文化素养。文化并非高深,各学科的知识首先就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教师的文化素养首先应表现为对自己所授学科知识的掌握了解程度。其次,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对多元文化的态度,对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都体现着一位教师的文化素养的程度。

3.高雅的情感素养。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思想、道德上的正面影响,同时还必须承认教学相长”这个事实。在师生交流中放下架子,耐心倾听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观点,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4.坚定的科学素养。教师是“工程师”,不是“匠人”,不能将目光仅投注在书本的知识上,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学科知识研究能力,这种能力应该是理性的、立的、科学的,也就是说,教师应有在理性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以自由研究精神从事学问研究的能力。

二、教师具备语文素养的必要性

要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达到的条件和要求有许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具备语文素养。因为这是时代和社会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自身提高的要求。

1.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的需要。

实施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前苏联教


育家输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得当的语言会使课堂获得极大的成功。教学之初,课前精心准备的、先声夺人的导入语可以迅速收拢学生分散的思维,或激发情感,或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开始新的学习充满期待;教学之中,简洁明了、准确严谨的提问语可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考之门,攀登知识的高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得体大方、机智巧妙的评价语又能让学生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学结尾,睿智精妙的结束语会撞击学生的大脑,使之产生智慧的火花。种种精妙的教学语言能创设出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模仿和学习的兴趣,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很难想象,这样精妙有效的教学语言能从一个语言能力低,思想僵化的教师口中发出,因此,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熟练的语言技能和高雅的情感素养,也就是具备了语文素养之后,才能拥有这样精妙有效的驾驭教学语言的能力。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熟练的语言技能与高雅的情感素养中,高雅的情感素养更为重要。正如肖川先生在《语言的背后》说:“锤炼语言,也就是锤炼思想;追求表达的独特与精致,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独特与精致。

2.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时代和社会的客观要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三个环节:一是渲染气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二是有针对性、创造性的启发,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三是强化各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这三个环节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

首先,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求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必须具备高雅的情感素养,将自己作为学生的大朋友,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学中不溢美不隐过,给学生以鼓励,鼓励其积极思考,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并以中肯的评价使其从错误中获得智慧,受到教育,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创新意识。

其次,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各种方式的启发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科学素养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认真研究学生、认真研究教材,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材的个性,把握教学的关键,选好教学突破口,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引起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活动,还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正确的轨道,使其学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能力。

3.实现默化教育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人格、情感可以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被诱导、产生、改变。而在这些外部环境中,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高雅情感素养不仅可以通过一些细微的言行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甚至会改变一个学生对学习人生的态度;教师的科学素养可以影响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兴趣。只有教师具有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十分讲究自身的“语文素养”。虽然,语文素养看起来比较抽象,也难以衡量,但教师的“语文素养”几乎处处为人所感知。最后,以屈原的诗文与各位同仁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简介:毛小波,男,1998年毕业后在重庆南开中学工作至今。其间,在学校同仁的影响下,走上了教学研究之路,并小有成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7fd92a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1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