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鉴赏——《最后的晚餐》

2022-07-18 06:44: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术作品鉴赏——《最后的晚餐》》,欢迎阅读!
最后的晚餐,美术作品,鉴赏
美术作品鉴赏——《最后的晚餐》



摘要: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以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一、内容背景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约圣经》,据《新约圣经·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二、构图布局

《最后的晚餐》宽460厘米,长880厘米。达·芬奇不仅在绘画技艺上力求创新,在画面的布局上也别具新意。一直以来,画面布局都是耶稣弟子们坐成一排,耶稣独坐一端。达·芬奇却让十二门徒分坐于耶稣两边,耶稣孤寂地坐在中间,他的脸被身后明亮的窗户映照,显得庄严肃穆。背景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耶稣身上。耶稣旁边那些躁动的弟子们,每个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各不相同。尤其是慌乱的犹大,手肘碰倒了盐瓶,身体后仰,满脸的惊恐与不安。画中人物从左到右是:巴多罗买Bartholomeus)、小雅各Jacobus Alphei)、安德烈Andreas)、叛徒犹大Judas Scariotes)、西门彼得(伯多禄 Simon Petrus约翰(若望 Iohannes Zebedaei耶稣 Jesus多马(多默 Thomas)、大雅各(Iacobus Zebedaei)、腓力Philippus)、


(玛窦 Mattheus奋锐党的西门(热诚者西满 Simon Cananeus达太(圣犹大 Thaddeus)。

三、作品赏析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不仅标志着达·芬奇艺术成就的最高峰,也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创造的成熟与伟大。这件作品达到了素描表现的正确性和对事物观察的精确性,使人能真切感受到面对现实世界的一角,在构图处理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人物形象的组合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画面有着一种轻松自然的平衡与和谐。更为重要的是,他创造性地使圣餐题材的创作向历史源流的文化本义回归,从而赋予了作品以创造的活力和历史的意义。沃尔夫林在《古典艺术》中,用专门的章节对列奥纳多的《最后的晚餐》作了精彩的分析。沃尔夫林认为,列奥纳多在两个方面打破了传统。他取消了犹大独处的位置,改变了约翰卧睡的姿态。沃尔夫林在艺术风格学》的每一章节都引用这件作品来论证他提出的形式概念。他为还原了(或建构了)列奥纳多创作之初所面临的形式问题。贡布里希则在《文艺复兴》一书中对列奥纳多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贡布里希相信,列奥纳多“绘画科学研究出发,“圣餐”场面作为一幕展开的哑剧进行了“实况”的模拟,以便描绘出“某种震惊的消息在一群人身上所产生的效果。”贡布里希还原了圣经原典相关的传统,并以作品当时可能存在的“环境功能”作了进一步的论证,说明列奥纳多的意图是用“有效真实”这种“画家藉以打破晚餐神圣的宁静而创造出激动气氛的手段,来改变在吉兰达约等人创作的同一题材作品中存在的“呆板”。

列奥纳多的《最后的晚餐》的最初创作构思起步于卡斯塔尼奥的作品。在列奥纳多的草图中,一字形排开的构图,犹大独自坐在长桌的另一边,耶稣正把面饼递于犹大的面前,众人的注意力都转向了犹大。为了形成众人对犹大的压倒一切的气势,列奥纳多在草图中升高了视平线。列奥纳多在草图中也学习卡斯塔尼奥的做法,让门徒约翰伏在桌上。而以前传统的画法是根据圣经原典的描述,让约翰投于耶稣的怀中。草图上的每一个人,几乎都照搬了来自生活的素材,物都具有剧烈的情态,动作幅度较大,却少有相互的联系。列奥纳多继承了卡氏宗教题材的情节化的处理方式——在画中讲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这种宗教题材的世俗化倾向在15世纪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当时,许多画家喜欢把圣经故事展现于此时此地的现实环境中,并常常在其中画上自己和朋友的形象,以此为荣。

列奥纳多采用了平行透视法运用了最为传统的一字形排开的构图惯例,中心焦点集中于耶稣的明亮的额头。耶稣伸开双手,低垂双眼。他已经把话说完,沉默着。但是,他的手势却有着不可抗拒的精神的号召力,召示和启迪人们去内省,去沉思。作品运用了高超的明暗技法,“达·芬奇被认为是明暗对比法之父,尤其是他的《最后的晚餐》在较后的艺术中第一次大规模地把明暗用作构图因素。所有人物都被统摄于神秘而宁静的光影之中。不同于卡斯塔尼奥等三位画家,列奥纳多用阴影消除了背景中应该会有的所有的细节。沃尔夫林说,为了精神统一的需要,在列奥纳多的作品中,“仅仅能够给观者快感或分散注意力的因素都从场景中取消了。只有能够满足这个主题迫切需要的东西??才被提供给想象力。没有一样东西是为了它自己而存在的:画里的一切都是为了整体。”


十二门徒的情感充溢,动作强烈,展现出了列奥纳多观察和塑造各类人物的才能。同时,以基督为中心,他们被相当有序地组合成左右平衡的四组。巧妙的组合使他们获得了秩序的宁静。犹大本人的“隐退”,使得由他而起的众门徒的激情转化成了“无声的喧哗”,成了耶稣这一“最强音”的“和声”。正是由于这一对比,耶稣的沉默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贡布里希曾用“哑剧”一词来描述这一作品的场景气氛,可谓意味深长。

沃尔夫林认为列奥纳多在《最后的晚餐》这一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种种“同一性”,预示了巴洛克风格的到来。他把圣经文本中存在的“圣餐设立”和“宣告背叛”这两部分相矛盾的内容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这种创造能力同样是史无前例的。也许,正是因为列奥纳多在15年前尝试这种独创性的“哑剧”手法不甚成功,致使他的《三贤士来朝》永远停留在了草图阶段。而《最后的晚餐》这一杰作终于成功地使艺术新成就与历代优秀的艺术传统以及题材固有的文化内含如此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

当然,列奥纳多的创作不可能再回到普里西拉墓室的“分面包”的多义性之中去,他也不可能采用中世纪时期冷冰冰的图案符号式的人物造型和手法。经过几代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大师们的努力,悠久而丰富的古代文化与现实生活的人性与情感在艺术的创作中是不应该再被分离的了。列奥纳多的《最后的晚餐》在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的结合上是做得最好的典范之一



四、保存情况

由于制作过程的先天不足,整个壁画在达·芬奇还在世的时候就开始剥离不知被后世画家重复画了多少次,哪一笔是达·芬奇的真迹恐难寻觅;此外这块圣地还经历了多次战争。除了拿破仑的大炮的轰击,二战时教堂也遭遇了轰炸。多亏意大利人把这面墙前后上下用好几层沙袋完全遮挡住,壁画才幸存了下来。

现保存《最后的晚餐》的修道院大厅完全与外界隔绝,所有的门窗都用铝合和玻璃罩住,真正做到了恒温、恒湿、全封闭。参观者要经过三道玻璃门才能来到入口处,每一道门都必须在前一道门完全关闭之后才开启。当餐厅古朴的大门向朝圣者开启后,便进入了一座空旷、昏暗、静谧的大厅,存有壁画的墙在防紫外线灯照射下显现。与之相对的另一面墙也绘有壁画,主题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工作人员会详尽地把这两幅画向人们讲解将近20分钟,而这也是参观者在大厅里所允许停留的时间。



五、作者简介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桑西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音乐,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物理学家文学理学工程等等。151952日,达·芬奇逝世。他留下自然科学手稿7000多页。恩格斯称他“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7e62393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8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