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发展经济学概论》,欢迎阅读!
西方发展经济学概论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袁葵荪
第1章 引论
发展经济学是以经济发展活动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把握经济发展过程的性质、决定因素与规律,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学科。
一,发展经济学的意义
从发展经济学性质及其肩负的任务来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中,这样一门学科在现代社会具有至关重要、超乎大家想象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按照通常的认识,西方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核心或基础,发展经济学只是以其为基础的一门分支或应用学科,甚至是边缘性的学科。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从最新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成果看,真正的发展经济学不仅是一种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格格不入、甚至冲突对立的经济学,更不会以其为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发展经济学还代表着新一代经济学理论的核心与基础,将全面淘汰现有的、以西方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为核心基础的整个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因为后者早已全面过时了,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也无法承担经济学在现代社会的使命。
这一意义应该是超乎大家想象的。 二者的不同体现在,粗略地看,发展经济学与西方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对立冲突体现在二者有完全不同的核心议题: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主要是既定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即如何使既定资源不仅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利用,还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是公元前的社会才能够关心的问题;发展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则是如何创造或获得新资源,这是现代社会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公元前的社会不可能涉及这样的问题。
就此而言,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上是属于公元前的社会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则是以现代社会为背景的经济学,二者的历史背景不同,应该属于两种独立的理论体系。对于一直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内学习经济学的人来说,如果只受西方经济学熏陶,其思维方式只能停留在公元前,将大大落伍于当今的时代;而接触这一经济学相当于从公元前的社会直接跨入2010年的社会,具有类似时空转换的效果。
更进一步,凭什么说发展经济学代表着新一代经济学理论的核心与基础,应该取代目前的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地位,成为整个经济学的核心呢,这涉及谁应该成为经济学基础的判别标准问题,需要认真说明与严格判定。
根据相关研究,一种经济学理论是否应该是经济学的基础,有一种简单的判定方法,即根据其核心研究议题是否与社会的经济目标或中心议题一致来决定。
为此,我们需要弄清两个方面的问题,1,经济学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或其承担着怎样的社会使命? 2,有关经济学实际上在干什么,或其核心议题是什么,能否有效承担其使命。
如果有关经济学实际上做的事情,或者能够做的事情与社会需要它承担的使命关系不大,如其针对或研究的核心议题不是社会最需要关心的问题,这样的经济学就不能有效承担其基本使命,不能成为经济学基础。下面我们从这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考察。
1,经济学在现代社会的基本任务 容易理解,作为现实经济活动状况的反映,经济学的任务在于研究或把握社会经济运行的特征与规律,以有助于解决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现代社会性质的专门研究,在现代社会,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目标已经由早期的提高与保持既定资源配置效率基本转变为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就在于如何创造新资源,因此,经济学在现代社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设法有效握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与规律,
使经济发展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正是社会经济基本目标的这一转换,要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必须进行相应的改换。
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或新资源创造是现代社会才产生的一个全新的目标,它与目前西方经济学所关注的、已有的资源如何利用得更充分或更有效率的既定资源配置目标全然不同。其差别体现在:
既定资源最佳配置目标要求投入的资源固定、产出的产品固定、生产方式或技术固定等。 新资源创造目标则不然,要求投入的资源、产出的产品、生产方式或技术等都必须不断变化,不能固定。
产品变意味着不是同类产品产出量越多越好,而是产品种类不断推陈出新。 资源变意味着什么是资源不再固定,以前的资源可能变得不再是资源,同样的资源的资源性也随时会变化,因此既定资源的配置效率因为不再存在固定的衡量标准而失去意义,西方经济学看重的资源稀缺性也不再重要或不再值得关注。
生产方式或技术等的持续变化更意味着社会经济活动模式或规律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能够像公元前的社会那样用一个确定的生产函数加以概括或描述。
那么,既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与新资源创造这两个社会目标中,谁应该充当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目标呢?这取决于社会历史背景的特点。或者说,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它们会分别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目标。
在基本停滞不变的工业革命以前那样的社会里,社会生产利用的资源、生产的产品与采用的技术或生产方式都很难有变化,经济发展难以被追求,难以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目标。此时,社会只能满足于追求使既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意味着提高或保持既定资源的配置效率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目标。
但在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由于社会生产利用的资源、生产的产品与采用的技术或生产方式都处于持续的变化之中,获取新资源、并以新的生产方式或技术生产新产品已经成为可能。很明显,一旦获取新资源、并以新的生产方式或技术生产新产品已经成为可能,它就必然成为比如何用好已有资源更值得追求的、更为重要的目标。因为二者相比,获取新资源——尤其是持续的获取新资源——的好处是持续而无止境的,而改善资源配置状况的好处是一次性的,也是极其有限的。此时,如何创造新资源必然取代提高既定资源的配置效率的目标,上升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最为重要的目标。尽管后者也有某种重要性,但只能居于很次要的地位,不能与前者相提并论。
不仅如此,一旦社会生产利用的资源、生产的产品与采用的技术或生产方式处于持续的变化之中,既定资源的配置效率不再有明确的衡量标准,难以成为社会追求的确切目标。
由此可见,在现代这种持续变化的社会里,经济活动只能以经济发展为基本目标,现代经济学的任务也已经与过去不同,只能以研究或把握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与规律为己任。
2,有关经济学的核心议题
西方经济学目前核心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它们关注的核心议题都是既定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而不是如何创造新资源的经济发展问题。
比如,西方微观经济学关心的是既定资源如何能够达到最佳配置的问题。即使它对最佳配置的问题有比较完善的研究,却无力处理如何创造新资源的问题。因为即使一个社会的已有资源已经得到最佳配置,仍然不能说明这个社会能够或可以取得怎样的发展。
事实上,传统农业社会已经达到资源最佳配置状况,但如何使其转变为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无法以改善其资源配置状况的方式来解决。更具体的,如何使我国转变为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也不能采用改善资源配置的方式。因为我们与美国的差距,不在于所拥有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差距,而在于我们拥有的资源类型与层次有差距。如果仅仅致力于改善我国的资源配置状况,结果只可能是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类似地,西方宏观经济学主要关心如何使既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使经济尽可能达到或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实际上涉及的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问题,也不是如何创造新资源的问题。
换言之,西方宏观经济学仍然无力处理如何创造新资源的问题,我们仍然不能依靠这一经济学,来解决如何使我国经济发展达到美国的水平这类问题。更何况即使对经济稳定问题,西方宏观经济学还不能够作出微观经济学对资源最佳配置问题那样完善的说明,因为在不考虑经济发展问题的社会里,这一研究是多余的,而对必须考虑经济发展的社会,这一研究又存在逻辑缺陷。
那么,能不能够采用研究既定资源配置问题的方法去研究新资源创造问题呢?也不能。如前所述,既定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与新资源创造问题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别。不仅如此,提高既定资源的配置效率还是一个与创造新资源完全对立的问题,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去研究新资源创造或经济发展问题时,会存在两方面的严重缺陷:
一方面,资源创新本身意味着资源不再固定,因此既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问题与如何创造新资源的问题是两个互相对立冲突的问题。因为要研究既定资源配置问题就必须假定资源固定,这意味着不能够创造新资源;
另一方面,在资源既定的前提下,即使可以通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改善经济状况,这种改善也是一次性的,一旦达到最佳配置状况,就不可能有进一步的改善,实际上也会将经济发展问题排除在研究范围以外。
总之,从经济学的基本使命看,以既定资源配置为主题的西方宏观与微观经济学难以胜任对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其分析处理既定资源配置问题的方法无法用于分析处理资源创造问题,这意味着它们不再有能力应对处理现代社会的经济问题,无法有效承担经济学的现代使命,不再有资格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学的基础。
相反,发展经济学的核心议题本身是经济发展或新资源创造,既然经济发展就应该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与任务,这使其相对于西方资源配置经济学,能够真正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经济状况,有效应对现代社会的经济问题,更有资格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学的基础。据此,在现代社会,发展经济学应该取代目前的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地位,成为整个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7ab41fd27284b73f342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