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与反思

2022-04-02 13:00: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与反思》,欢迎阅读!
教学案例,反思,人民币,认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分两教时教学:认识一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一元以上的人民币。在教材分析时,我产生几点想法:第一,关于教学重点,以往教学时总把重心放在识别面值和弄清进率进行换算上。而对于这些,学生都有生活积累,过分强调、单纯讲授显然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第二,关于内容呈现的顺序,课本分成两段教学:先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1=10角、1=10分;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的已有认识势必将硬生生地割裂开来以配合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显然,这样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从何谈起? 我试图在教学中改变这一状况。 二、案例

下面,是认识人民币(一)课堂教学的简单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以购物情境导入 2.认一认

师: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1元以内的人民币,大家拿出来同桌间相互介绍一下。 1:我带来了五角。

师:你能详细描述一下它的样子,怎样辨认出是五角的呢? 1:它是用纸做的,长方形的,上面写了5角两个字。 师:谁也拿了五角,有不同意见吗?

2:我的五角钱也是纸做的,但比生1的小些。 3:我的五角钱是金属做的,形状是圆圆的。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好,纸做的人民币叫纸币,金属制成的人民币叫硬币。人民币有很多版本,所以会有大小和图案的差别,但面值都是五角。观察一下,不同的五角币分别画有什么?

4:有国徽。

师:国徽是我们祖国的象征,人民币是我国自己的货币,我们都要来爱护人民币。谁再来介绍你带的其它面值的人民币?

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进行介绍,很快对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3.练一练

根据价钱把要买的物品和要付的那张人民币用线连起来。 4.拿一拿

出示: 练习本 自动铅笔 笔芯 5角 8角 1元

1 要买一本练习本,需要多少钱?你会拿出5角钱吗?试试看。

学生们都专注于把自己手里的钱币进行合理选择、搭配,短暂的安静后,他们开始兴奋地交流各自不同的拿法。在老师的点拨后很快达成共识:用同一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种拿法(5个1角);用两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两种拿法(3个1角、1个2角和2个2角、1个1角);用三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种拿法(1个1角、1个2角、1个5角) 要买一支自动铅笔,应付多少钱?你会拿出8角钱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组内交流,比一比哪组拿法最多;再请一组在班内交流,其它组补充。


3)认识1=10角、1=10

a提问:如果买1盒笔芯,要付多少钱?你能拿出一元吗? 学生试拿,同桌检查、交流。. b.学生回答各种拿法后,老师启发:1元的方法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1元就是几角?10角就是几元? 出示:1=10 c.思考:1= )分 5.练习(

(二)购物活动(教科书第62页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挂图,提问:一元可以买哪些东西?

对于学生多样性的回答,只要价钱在1元以内都应给予肯定。

2.师述:有些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正好是1元,而有的物品的价钱不到1元,这时就要找钱。

3.提问:1元钱买1支笔,应找回多少钱?买橡皮、尺呢? 4.同桌合作开展付钱、找钱活动。 (三)总结、布置作业 三、反思

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交流,教学知识点在学生们的合作、互动中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所得,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这其中,离不开老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

(一)善于冲出教材内容的束缚,让学生在开放的背景中自由选择学习方法

我在执教本课的前一天,在所教的另一班级进行了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尝试,基本上忠于教材的安排。虽说学生们作业反馈的正确率是比较高的,也基本达到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的,但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这一环节中积极性不高,比较被动。课后调查发现,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人民币,大多还有过使用小额人民币的经验。看来,完全按教材的编排去组织教学,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先认识1元、1角、1分,再认其它1元以内的人民币,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们完全有能力通过互动交流来自己认识这些人民币。

为此,我大胆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先以购物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组织学生同桌间介绍自己带来的人民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大小、颜色、图案不同,同一面值的人民币由于版本不同也有差异等知识,同时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这样,不仅弥补了教材内容单薄、过程死板的不足,而且给学生创设了主动发现数学知识的情景,为展示答案及过程的多彩提供了可能,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不同特征、辨认方法及其它一些相关知识都是由学生自主发现的,学的自然、学的轻松。

(二)以购物为主线,合理安排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认识人民币是为了使用人民币,也只有在使用中才会熟悉人民币。通过深入地学习新教材精神,我转变了以往以掌握进率、熟练换算为重的教学思路,而是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在交流中有所悟。先是以购物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接着在同桌合作,初步认识了1元以内人民币的特征后,又创设了货架这一情境,通过要分别购买这三样物品(5角、8角、1元)怎样拿钱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意识到同样的价钱有不同的取钱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到问题解决的多样性,而且从1元的不同拿法中,自然而然地引出1=10角、1=10分,使学生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我又组织了商店购物的活动,让学生在付币、找币的活动中学习关于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教学前,指导每个学生都准备些人民币,需要哪些面值的、要多少都仔细安排;教学时,认币、换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都做到人人参与,有的是个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79ec43e102de2bd9705887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