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取法其上》,欢迎阅读!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
吴教授在给即将毕业的MBA班的学生上最后一次课.
令学生们不解的是,讲桌上放着一个大铁桶,旁边还有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我能教给你们的都教了,今天我们只做一个小小的测验。”
教授把石块一一放进铁桶里。当铁桶里再也装不下一块石头时,教授停了下来。教授问:“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是。”学生回答。
“真得吗?”教授问。随后,他不紧不慢地从卓子底下拿出了一小桶碎石。他抓起一把碎石,放在已装满石块的铁桶表面,然后慢慢摇晃,然后又抓起一把碎石...... 不一会儿,这一小桶碎石全装进了铁桶里。“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教授又问。“还......可以吧。”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学生们变得谨慎了。“没错!”教授一边说,一边从卓子底下拿出一小桶细沙。“现在铁桶装满了吗?”“还......没有。”学生们虽然这样回答,但心里其实没底。
“没错!”教授看起来很兴奋。这一次,他从卓子底下拿出的是一罐水。他慢慢地把水往铁桶里倒。
水罐里的水倒完了,教授抬起头来,微笑着问:“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它说明,你的日程表排得再满,你都能挤出时间做更多的事。”
“有点道理。但你还是没有说到点上。”教授顿了顿,说:“它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首先把石块装进铁桶里,那么你就再也没有机会把石块装进铁桶里了,因为铁桶里早已装满了碎石`沙子和水,而当你先把石块装进去,铁桶里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空间来装剩下的东西。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你们必须分清楚什么是石块,什么是碎石,沙子和水,并且总是把石块放在第一位。”
你的时间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如果时间都用在了石块上,你的成就就像石块;如果都用在了沙子上,那成就如沙;用在水上,成就就若水。古语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如何选择,在于你自已。吴教授在给即将毕业的MBA班的学生上最后一次课.
令学生们不解的是,讲桌上放着一个大铁桶,旁边还有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我能教给你们的都教了,今天我们只做一个小小的测验。”
教授把石块一一放进铁桶里。当铁桶里再也装不下一块石头时,教授停了下来。教授问:“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是。”学生回答。
“真得吗?”教授问。随后,他不紧不慢地从卓子底下拿出了一小桶碎石。他抓起一把碎石,放在已装满石块的铁桶表面,然后慢慢摇晃,然后又抓起一把碎石...... 不一会儿,这一小桶碎石全装进了铁桶里。“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教授又问。“还......可以吧。”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学生们变得谨慎了。“没错!”教授一边说,一边从卓子底下拿出一小桶细沙。“现在铁桶装满了吗?”“还......没有。”学生们虽然这样回答,但心里其实没底。
“没错!”教授看起来很兴奋。这一次,他从卓子底下拿出的是一罐水。他慢慢地把水往铁桶里倒。
水罐里的水倒完了,教授抬起头来,微笑着问:“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它说明,你的日程表排得再满,你都能挤出时间做更多的事。”
“有点道理。但你还是没有说到点上。”教授顿了顿,说:“它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首先把石块装进铁桶里,那么你就再也没有机会把石块装进铁桶里了,因为铁桶里早已装满了碎石`沙子和水,而当你先把石块装进去,铁桶里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空间来装剩下的东西。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你们必须分清楚什么是石块,什么是碎石,沙子和水,并且总
是把石块放在第一位。”
你的时间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如果时间都用在了石块上,你的成就就像石块;如果都用在了沙子上,那成就如沙;用在水上,成就就若水。古语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如何选择,在于你自已。
最初知道这句话是在冯友兰《哲学回忆录》中。他转述的是胡适的观点。意思是说,学习西方文化必须全盘西化。因为全盘西化的结果是一种折衷,比如中国人全盘接受基督教的结果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中国的基督徒。而一开始就调和折衷,最终也只能是抱残守缺而已。说到这里,胡适引用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这句古语。冯友兰评价胡适的说法是只有主张绝端,在实际上才能恰到好处。
胡适所主张的学习西方的全盘西化论是否正确,我这里不想去评论它。但是他所引用的这句古语却充满了辩证法。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取法乎上”讲的是目标是问题,属于可能世界;而“仅得其中”讲的则是“结果”,都属于现实世界。后面两句,亦当作是解。是现实的,一定是可能的;是可能的,却不一定是现实的。可能的东西有N个,但是现实确只有一个。我可能拥有一切,但实际上一无所有。所以,可能世界的范围,在逻辑上要比现实世界的范围大得多。“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自有其逻辑依据,冯友兰评价胡适的说法是走绝端,我看也未必。
在现实生活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十分管用。最近两年来,我一直有一个读200本书的想法,这个可能的目标不可谓不大。但是事实上我只真正读了几本。从理想上的读“200本书”到实际上只读了二三本,这个差距确乎大了点。不过现在看来,理想上的读“200本书”当初不能不有,因为我当初如果没有这个规划,那么我手头上的这三本书恐怕就无法精读了。
读书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其他形式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最初,人都想抢占生活的上游,不成,才退而求“其次”。中国古人讲“三不朽”,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追求不朽之人的目标有“太上”和“其次”之分,你将目标锁定在“太上”,那么你所得到的可能是“其次”;如果你把目标锁定在 “其次”,那么你所得到的可能是“再其次”了。孔子就是这样的典型,他本来想当官以求“不朽”的,但最终所得的“不朽”大概在乎“立言”吧。 可能有人后悔,说,如果知道得到的仅仅只是“其次”,那又何必让志向“取法其上”呢?凡有此念的人都应该冷静地想一想:如果当初你没有“取法其上”的雄心壮志,那么,你所能得到的恐怕只是“风斯下矣”。所以,生活的目标不能低,低目标,无所作为,最终只能是抱残守缺而已。
“取法其上”的人并不以为 “仅得其中”是很坏的事。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取法其上,即得其上”,一切圆圆满满,生活从此画了句号,那么,人生就没有希望可言了。因为现实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得到永生的门是窄的,路也是小的,正是这种不尽人意的现实让人们永远有一种追求更高境界的生活的激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77e3f1da76e58fafab003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