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异化现象分析》,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异化现象分析
作者: 黄倩妮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7年第11期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生物学习内容也不断的推陈出新,为我们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让生物学习活动变得生动、趣味。但是,在生物学习中,也时常存在异化现象,以下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异化的概念
关于异化一词,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卢梭的著作中,从开始的神学概念,逐渐演变为社会学概念与哲学概念。真正让异化概念得以流行的原因是由于马克思的解说,马克思认为,异化就是从主体之中分离的客体,分离出来的客体反过来支配主体,两者形成了对立关系。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将人的生存与发展联系起来,异化不再是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是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以后的异化也沿用了这一概念。
二、知识在教育中的异化问题分析
1.知识的窄化知识与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的学习活动离不开知识,知识的涉猎也是学校教育的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很难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大多数同学都将重点放在知识的学习上,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知识原理,并灵活应用在解题活动中,高考成为了高中学习的指挥棒,知识也成为了应对孝试的工具,这也是“高分低能”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2.知识的抽象化从笛卡尔开始,众多理论研究者将知识划分为主体与客体两个层面,知识属于待加工对象,在学习者的眼中,知识变得遥远、冷漠、固定、崇高,在学习活动中,知识丧失了应有的生命力,成为了客观的符号,符号化与标准化的学习模式导致我们的学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我们需要通过背诵、记忆、习题来掌握知识,常常会忽视知识的整体性与其本身的生命特征。这就意味着,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僵化、零散的,知识失去了其本身的意蕴,影响了我们对知识的吸收效果。
3.知识的功利性知识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其应用性方面,在素质教育实施后,科学知识逐渐成为中学学习的主角,“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科学知识的功利性被放大,重“理”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高考是人生的跳板”、“分数是仕途的通行证”。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分数是唯一的准则,“一考定终身”扭曲了教育方向,知识成为了获取学位、学历、荣誉的通行证。
三、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异化现象
1.注重知识的记忆,忽视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生物知识包罗万象,其中大量的知识与我们的健康、生活、环保、经济活劫相关,但是很多同学对这一方面的关注度不高,大多只关注教材中的知识,重复性的记忆和背诵,生物知识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本来应该生动趣味的生物知识被内化为一条条机械的知识点,未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世界相连。如,在学习完关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后,我们却对生活中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知之甚少,不知道怎样的饮食习惯才是科学合理;学习了关于血糖调节的原理后,也没有深究,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方式知之甚少……
2.关注考试考点,不关注生物知识对自身的意义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非常关注我们的学习进展,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分数,很多同学都埋头苦干,习题做了一遍又一遍,在做题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的科学素养,不知道怎样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高二文理分科之后,大多数同学也将主要的精力在文科或者理科学习上,在学习生物时,单一的将其作为符号进行标识和记忆,导致生物学习脱离生活,所学的知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学习也是索然乏味,这种知识异化的问题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四、对于解决生物学习异化现象的对策
任何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并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异化现象的存在无疑是对这一规律的违背,过于关注智力上的发展需求,忽视了我们人性的发展,导致人性与知识之间被生生割裂,压抑了人的个性。我们呼唤学习活动回归本身、回归生活,在生物学习上,我们要转变原有的范式,打破标准化的学习模式,关注自身的发展,将自己的已有知识与课堂学习对接起来,以生命实践出发,将生命体验、情感、课堂知识学习巧妙的融合起来。
总之,现实的生物学习实践正在遭受着主体的隐退、思想的匮乏、个性的销蚀、创新的缺失等病症,表现出依附性、操作性、同质性、重复性的异化特征。这不仅与学校组织的控制辑压制我们自我意识的萌发有关,也与对制度化教学和模式化教学的崇拜有关。作为学生,我们要有意识的将知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打破常规,主动创新,解决学习中的异化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704612752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