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汇总》,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面试真题收集
目录
真题一:............................................................ 2 题目名称:《萃取》.................................................. 2 真题二:............................................................ 5 题目名称:《气体摩尔体积》.......................................... 5 真题三:............................................................ 9 题目名称:《酯化反应》.............................................. 9
*
真题四:........................................................... 12 题目名称:《电解》................................................. 13 真题五:........................................................... 16 题目名称:《乙烯的性质》........................................... 16 真题六:........................................................... 20 题目名称:《物质的量》............................................. 20 真题七:........................................................... 23 题目名称:《明矾的净水作用》....................................... 23
&
真题八:........................................................... 27 题目名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7
(2016年下半年)
真题一: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化学
—
题目名称:《萃取》 详情:
1.题目:萃取 2.内容: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将萃取后的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叫做分液。分液常使用分液漏斗。
实验1-4
(
(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
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杷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 (如图l-7);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如图1-8)。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如图1-9)。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注意师生互动。 (2)教学过程需要进行实验或者相关教具进行模拟演示即可。
*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解析:
高中化学《萃取》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常常用汽油擦洗,你知道为什
么吗?
【引入新课】这是利用了萃取原理,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时,我们用分液漏斗。
\
环节二:讲授新课
【展示讲解】分液漏斗的构造与使用原理(斗体,盖在斗体上口的斗盖,斗体的下口安装一三通结构的活塞,活塞的两通分别与两下管连接。)
【演示讲解】实验1-4: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使用前要验漏②振荡时要及时放气③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流下。
【提出问题】请尝试归纳什么是萃取、什么是分液?
【得出结论】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是萃取后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环节三:巩固提升
【实验探究】给出药品:苯、溴水、蒸馏水、酒精,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萃取溴单质、汇报现象和结论,讨论萃取剂的选取标准。
【得出结论】选取萃取剂的标准为:萃取剂与原溶液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萃取剂与原溶液无反应。
)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容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时萃取后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作业】请尝试总结学过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适用范围。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生活中的事例利用了萃取原理?
板书设计
萃取
1.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步骤:装液→震荡→静置→分液。
2.分液:萃取后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
3.萃取剂的选择标准:
(1)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不反应;
(2)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大于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溶质不与萃取剂发生反应。
【答辩题目及解析】:
1.请问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萃取的操作方法。本课首先教师通过直观出示分液漏斗,对分液漏斗的组成进行系统介绍,再此基础之上,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对于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如分液的方法等加以重点强调,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实验表格的填写,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萃取以及分液的概念。在系统完整的操作理论指导下,让学生尝试用给定的药品及仪器设计实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再次进行巡视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萃取的操作方法。
2.碘和四氯化碳能用分液漏斗分离吗?【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碘能溶于四氯化碳中。
(2016年下半年)
真题二:
'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化学
题目名称:《气体摩尔体积》 详情:
1、题目:气体摩尔体积 2、内容:
我们知道,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这三个因素.
1 mol任何物质中的粒子数目都是相同的,即为
6.02×1023。因此,在粒子数目相
同的情况下,物质体积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构成物成的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
!
1 mol不同的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含有的粒子数相同,而粒子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小的,
这就使得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枳主要取决于粒子的大小。但因为粒子大小是不相同的,所以,lmol不同的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枳是不相同的。
对于气体来说,粒子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本身的直径,所以,当粒子数相同时,气体的体枳主要决定于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而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成是相等的,因此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体积。这一规律在19世纪初就已经被发现了。
我们也可以说,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常用的单位有L/mol (或(L·mol
-1
)和m3/mol (或m3·mol-1),
VVm =
n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例如,在0℃和101 kPa (标准状况)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在25℃和101 kPa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4.5 L/mol。
3、基本要求:
!
(1)要有板书设计。
(2)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3)试讲中若有实验,实验器具、操作等要进行模似。
解析:
高中化学《气体摩尔体积》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
复习公式N/NA=n=m/M,再一次明确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同时考虑另外一个宏观物理量——体积。提出新问题:如何建立V与n之间的关系呢?引入新课《气体摩尔体积》。
(二)情境创设 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什么是气体摩尔体积?请学生根据摩尔质量的知识从理论上试着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单位和计算公式,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在ppt上给出气体摩尔体积的相关知识。
2.学生对课前计算结果和课上的实验的观察,从中归纳结论。
①观察课前对l mol物质体积的计算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②通过课前对电解一定量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比,结合课堂上对实验的观察,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得出结论:同温同压时,l mol的气体——体积大,不同气体体积大致相同。固、液体——体积小,不同物质体积各不相同。对于气体,同温同压时:物质的量相同时体积也相同。
3.结合刚刚得出的结论提问:为什么在同温同压时,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体积却大致相同?请小组内总结,从微观粒子角度考虑,决定体积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进行讲解: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①粒子数目(相同);②紧密排列时取决于粒子大小(固体和液体);③离子间距离很大时取决于粒子间距(气体)。并及时强调,气体分子间距离取决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所以才会出现,分子数相同(即物质的量相同)时体积也相同。
.
4.通过数据进行讲解和得出结论:
0℃,101 kPa(标准状况),l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即此时,气体摩尔体积Vm=22.4 L。
提示学生从微观粒子角度考虑,并将模型中的小球换成大小不一的,进行展示,依据模型理解。通过模型中大小不一的小球帮助学生理解相同条件下,不同气体的Vm相同的本质原因。
(三)巩固提升
指导学生进行当堂训练。 (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当堂课学到的知识。布置作业:课下总结物质的量n与质量、粒子数、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
气体摩尔体积
1. 气体摩尔体积 符号:Vm 单位:L/mol
0℃,101kPa(标准状况),气体摩尔体积
2. 决定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 ①粒子数目(相同)
·
②粒子大小
③粒子间距(取决于温度和压强)
Vm=22.4L/mol
【答辩题目及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②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出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③能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判断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气体摩尔体积;②通过制作模型和动画演示理解各因素如何影响气体体积。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进一步体会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②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气体摩尔体积的大小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取决于什么?【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气体摩尔体积的大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取决于温度和压强。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大小相同。
(2016年下半年)
真题三:
^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化学 题目名称:《酯化反应》 详情:
1.题目:酯化反应 2.内容:
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可以反应生成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一乙酸乙酯。
科学实验证明,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H3CH2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0H)的生成物,即乙醇分子和乙酸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的产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3.基本要求:
(1)根据上述片段,简要写出试讲提纲(要求试讲结束后上交)。 (2)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3)试讲中要有课堂提问。 (4)试讲时要有必要的板书。
(5)试讲中涉及到的实验及其他教学媒体只需用语言进行情景模拟即可。
.
解析:
高中化学《酯化反应》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厨师在炒菜尤其是烧鱼时都喜欢加些酒和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过程产生了具有浓郁香味乙酸乙酯。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酯化反应
【演示实验】视频演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实验过程。学生观察。
/
【提出问题】乙酸与乙醇反应的实验中①实验条件是什么?(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②实验现象是什么?(实验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不溶于水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微观演示】乙酸与乙醇反应中各分子的变化过程。
【学生归纳】乙酸脱掉羟基,乙醇脱掉氢,再结合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介绍】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H3CH2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OH)的生成物。像这种醇和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学生练习】乙酸与正丙醇生成的酯叫乙酸丙酯,甲酸与乙醇的反应生成甲酸乙酯。 【发现规律】酸与醇生成的酯叫做某酸某酯。 (2)官能团
~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信息提示”部分,归纳什么是官能团。并举例说明。
【讨论作答】一些基团反映了一类有机物的共同特性,叫做官能团。例如:甲醇和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乙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官能团是羧基,甲醛、乙醛的官能团是醛基。
【归纳总结】官能团一般是指能决定这个物质特殊性质的基团。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总结常见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及性质。
板书设计
,
【答辩题目及解析】:
1.教学重难点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学生第一次接触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要知识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反应类型,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酯化反应。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H3CH2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OH)的生成物,即乙醇分子和乙酸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的产物。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内容也比较抽象,因此设置难点是酯化反应的机理。
2.酯化反应生成的水分子里的氧原子是由醇提供还是酸提供?在科学上怎样给予肯定?【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酸提供的。可以用同位素示踪法:用含氧的同位素18O的乙醇与乙酸反应,可发现所生成的乙酸乙酯分子里含有18O原子;同样用用含氧的同位素18O的乙酸与乙醇反应,发现所生成的乙酸乙酯分子里没有18O原子。
>
(2016年下半年)
真题四: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化学 题目名称:《电解》 详情:
1. *
题目:电解
2.
3. 内容:
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溶液总的Cu在阴极得到电子,被还原为单质铜。
2+ 2+
阴极Cu+ 2e- Cu
Cl-在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为氯原子,并结合成Cl2。
阳极 Cl - 2e
上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反应可表示为
--
Cl2↑
、
Cu+ Cl2↑
CuCl2
通 电
我们把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称为电解池(electrolyticcell)。
电解池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对某些器件进行电镀;电解熔融氧化铝获得铝; 用电解法还可制备Na、Mg、F2等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等。
4. 基本要求:
(1)讲解电解的化学原理。
(2)试讲中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工整的板书。 解析:
"
高中化学《电解》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复习导入】回忆初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初步理解电池、电极、电解质溶液。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浸入CuC12溶液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电源,学生观察两极现象。(一个碳棒覆盖有一层紫红色物质,另一个碳棒表面有小气泡生成,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试纸变蓝色,说明该气体是氯气。)
【得出结论】氯化铜溶液受到电流的作用,在导电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铜和氯气。
【小组讨论】(1)通电前CuC12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作如何的运动?(2)通电时溶液中的离子运动情况有何变化?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子流向如何?(3)阴、阳离子移向碳电极表面时,哪些离子发生了变化?你能写出两个碳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指出反应的类型吗?总反应如何呢?
;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并指出反应类型。 【视频演示】电解氯化铜微观模拟。
【提出问题】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得出结论】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为电解池。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在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和氧气时,一般不直接电解蒸馏水,而是电解NaOH溶液或H2SO4溶液,你知道为什么吗?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小结: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
作业:整理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列成表格。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会判断两极所发生反应的类型;能独立地正确书写几种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简要说明电解的原理。【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电解质中的离子常处于无秩序的运动中,通直流电后,离子作定向运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在阴极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在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在水电解过程中,OH在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氧气放出;H在阴极得到电子,被还原成氢气放出,得到的氧气和氢气,在电解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2016年下半年)
真题五:
/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化学
题目名称:《乙烯的性质》 详情:
1、题目:乙烯的性质 2、内容:
乙烯(ethene)是一种不饱和烃,分子式是C2H4,它的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结构式可表示为
结构简式为:CH2=CH2。
H H
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烯在组成、结构上和乙烷有较大差异,乙烯有什么样的性质特点呢?
~
观察并记录下列实验现象,实验事实说明乙烯有什么性质? 【实验1】杷乙烯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实验2】把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表3-2 乙烯的性质实验
实验现象
~
结论
实验1
实验2
3、基本要求:
(1)讲解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和现象。 (2)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
(3)10分钟完成试讲。 解析:
高中化学《乙烯的性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情境创设】生活中很多水果有催熟的功能,因为成熟的水果能释放具有催熟功能的乙烯,图片展示常见塑料制品,介绍塑料制品和乙烯有关。提问:乙烯是一种什么物质?其结构和性质如何?
(二)新课教学
<
1.乙烯的结构认知
【展示模型】展示乙烷、乙烯的球棍模型,将模型分给学习小组观察。 得出结论:①乙烯子中有碳碳双键;②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回忆书写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及结构简式,进一步书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及结构简式。
2.乙烯化学性质的探究 【学生实验】
①把乙烯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把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教师总结:①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②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发生加成反应,写出乙烯加成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师讲解】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的碳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学生活动】由一名学生上讲台用模型演示乙烯分子和溴分子发生加成反应的过程,归纳总结加成反应的规律。
(三)巩固提高
【学生练习】写出乙烯与氢气、氯气、氯化氢、水等分子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乙烯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加聚反应的特点。
[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写出乙烯的电子式。【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乙烯的电子式为:。
2.怎么给烯烃命名?【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
中学阶段的烯烃命名主要采用系统命名法,基本要点是:(1)首先,选择含有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按主链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命名为某烯。(2)给主链编号时从距离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侧链视为取代基,双键的位次须标明,用两个双键碳原子位次较小的一个表示,放在烯烃名称的前面。
在大学阶段还会涉及到顺反命名,把两个双键碳原子上所连的四个基团按原子序数进行排序,优先基团在双键同一侧的称为顺式,在双键异侧的称为反式。
(2016年下半年)
真题六: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化学
题目名称:《物质的量》 详情:
1、题目:物质的量 2、内容:
在研究物质转化的过程中,人们除了关注物质转化方法的选择、转化条件的控制以外,还十分关注转化过程中物质间的定量关系。
甶于化学変化中涉及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单个粒子的质量都很小,难以直接进行称量,而实际参加反应的粒子数目往往很大,为了将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之同联系起来,在化学上特引入物质的量 (amount of substance)。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简称为摩,符号为mol)。1 mol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的微粒数与0.012 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0.012 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A近似为6.02×10
23
mol-l。例如:
1 mol O2中约含6.02×1023个氧分子;
:
1 mol C中约含6.02×1023个碳原子;
1 mol H2SO4中约含6.02×1023个硫酸分子;
1 mol NaOH 中约含 6.02×1023个 Na+和6.02×1023个 C1-; n mol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23。
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A)和微粒数(N)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N=n×NA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
(2)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3)要有板书设计。
解析: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化学反应的本质,学生回答之后提出假设:要是可以计算反应有“多少”粒子参加反应,我们是不是可以控制反应呢?是否可定量的要求多少粒子参加反应?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微观粒子,跟前面例子中的大米、绿豆等,在计量本质上是一样的,不可能通过数数目,得到具体的多少。提出新问题:称量粒子质量可以吗?那我们要怎么办呢?引入本节课《物质的量》。
(二)情景设置 新课讲授 1.物质的量
教师讲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概念、单位和符号。说明物质的量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阿伏伽德罗常数
提问:同样是物理量,比如质量,人们规定好一系列标准是多重,比如lg、10g等,那么,其他事物的质量就跟设立好的标准去对照,就可以得出属于他自己的质量。同样的物质的量也有自己的标准。
教师进行讲解:使用物质的量,要设立1mol是多少。而这个多少,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它的符号是NA,近似为6.02×10
23
mol-l。有了这个概念,任何数目的微观粒子都
可以用物质的量来表示,同样, 任意的粒子数目也可以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提问:1molO2、H2、NaCl中含有微观粒子数目为多少,n mol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多少。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进行总结: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A)和微粒数(N)之间存在如下关系:N=n×NA
。
(三)拓展提升 小结作业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与物质的量发现历史相关的视频,使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量的意义。 教师通过板书,总结,并布罝作业:预习下一节课。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阿伏伽德罗常数有单位吗,它的定义是什么?【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
有单位,单位是每摩尔(/mol)。
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
2.你觉得化学课程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哪些,请列举三个例子加以说明?【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生活实例导入法:我们经常会给学生强调,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因此,很多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是化学老师的好素材;比如在讲解盐类的水解的知识的时候可以“纯碱不是碱”或者“纯碱为什么可以去油污”来导入。
故事导入法:任何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而言都避免不了有一丝枯燥乏味,如果能在平时积累和化学学习有关的小故事,在故事中设置问题情境,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探索欲。
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奇妙的化学实验想象让学生近距离感知化学,引起求知欲望,树立科学探究意识。
》
(2017年上半年)
真题七: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化学
题目名称:《明矾的净水作用》 详情:
1、题目:明矾的净水作用 2、内容:
—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设计; (2)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3)试讲中若有实验,多媒体等,用语言进行模拟。
解析:
高中化学《明矾的净水作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
教学过程
(一)实验展示,激趣导入 多媒体视频展示明矾净水的实验:
取适量研磨细的明矾粉末加入到盛有河水的一个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教师设疑:这种白色物质明矾是什么?它是如何起到净化水的作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明矾的净水作用。
教师板书课题“明矾的净水作用”。 (二)联系旧知,探究新知。
:
教师展示一袋明矾:这就是明矾,它是无色的晶体,易溶于水。 教师板书明矾的化学式KAl(SO4)2·12H2O。
教师引导:我们观察明矾的化学式,可以得到哪些关于物质构成的信息呢? 学生思考、回答。
讲解:明矾中含有两种阳离子钾离子和铝离子,一种阴离子硫酸根离子,像明矾这样的盐属于复盐。什么是复盐呢?复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的盐。
请两位学生板演明矾溶于水发生电离的方程式,其他学生在纸上书写。教师点评并板书明矾溶于水发生电离的方程式。
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在学习胶体净水作用的时候学习了氢氧化铁胶体可以净水,氢氧化铁胶体是如何起到净水作用的?
学生回忆、回答:利用了胶体的吸附性,氢氧化铁胶体通过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
教师引导、设疑:明矾净水的实质与氢氧化铁胶体净水实质是相同的。请大家想一想明矾净水的实质和原理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讲解:明矾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铝离子进一步与水反应,即铝离子发生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铝(Al(OH)3)胶体(板书:Al3+与水反应生成Al(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Al(OH)3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使之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多媒体展示视频:150倍速下,河水中的悬浮物在Al(OH)3胶体作用下的沉降过程,学生直观感受、加深认知。
(三)知识升华,联系生活
提问:明矾作为净水剂,能够对水进行杀菌消毒吗?
联系旧知,引导启发:次氯酸能杀死水中的细菌起消毒作用,是因为次氯酸的氧化性。 讲解:明矾不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只能净化水但不能对水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
(四)课堂小结,课后调研
师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下查阅资料,生活中还有哪些净水剂、其净水的原理是什么。写成科研小论文的形式。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氢氧化铝胶体带正电,这种说法正确吗?【学科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
不正确。胶体本身并不带电,因为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所以会吸附带电离子而使得胶粒带正电或负电,通常氢氧化铝胶粒因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但是整个胶体呈现电中性,所以氢氧化铝胶体整体并不带电。
2.说一说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的实施要求?【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1)准备充分,确保成功。演示实验一旦失败,将会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2)现象明显,易于观察。明显的实验现象,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这是顺利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3)操作规范,注重示范。演示实验中教师的实验操作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在教师演示实验教学中,要注重操作规范,给学生以示范作用。(4)演、讲结合,启迪思维。明显的现象能给学生以生动的直观印象,但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达到教学目的。(5)简易快速,按时完成。在不违反科学性的前提下,演示实验所采用的仪器和实验装置应力求简易。(6)保护环境,注意安全。化学实验中常会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常会遇到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教师应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和“安全第一”思想。
(2017年上半年)
]
真题八: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化学
题目名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详情:
1、题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温度和压强,加入的催化剂等都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物的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加入催化剂能显著地增大反应
速率。此外,反应物接触面积的大小,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等因素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3、基本要求:
(1)讲解影响过氧化氢反应速率的因素; (2)要设计互动环节; (3)要有板书设计。 解析: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面包的标签。请学生观察保质期。
导入: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我们知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面包的保质期长短不同,那么温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除了温度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呢?我们这节课就初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实验探究,新课讲授
展示图片:请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不同金属单质(镁、铝、锌、铁)与稀盐酸的反应。 提问: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金属单质与稀盐酸反应,它们的快慢并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请大家阅读教材上的【实验2-5】的实验方案,思考一下实验方案的缺陷,改进一下实验的方案并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实验2-5】的实验缺陷,并提出改进方案。各组互评,教师进行点评。最终选出最优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1 (改进【实验2-5】):在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约5% 的H2O2,然后在每一支试管中滴加2滴1mol/L的FeCl3溶液后立即套上气球(大小相同)。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罝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分析结论。
实验现象:升高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减小。 结论:温度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反之越慢。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2-6】:对比观察现象并记录,分析结论。
【实验2-6】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 mol/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MnO2、FeCl3可以加快反H2O2分解反应的速率,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结论:催化剂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教师补充:并不是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有的催化剂能减小某些反应的反应速率。能增大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做该反应的正催化剂,减小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做该反应的负催化剂。
请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1)铁矿石炼铁时要粉碎成矿粒。
(2)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常把一些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 (3)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得出结论: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物的浓度等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
作业:调查生产生活中改变外界因素调节反应速率的实例,并用化学知识解释。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最基本的因素是什么?【学科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反应物的浓度。
2.用本节课知识解释为什么食物要放在温度低的地方?【学科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食物腐败实质就是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温度低,化学反应速率较低,食物不易腐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6e4d2366f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