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出示幻灯片--古人的月亮情结)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月亮大体有下列几种含义:
1、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
二、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春江花月夜》向来有“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美誉。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成就千古美名。他是成功的,也是幸运的!
三、整体感知:
1、文章题目点出几种意象?
(1)播放配乐朗诵、欣赏画面,感受铿锵有力的节奏,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引起无限遐想,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激起对《春江花月夜》的兴趣。
(2)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疏通文意。 (3)找学生朗读,交流感受。
2、这些意象重点强调哪一个意象?提示:众星捧“月”。饱览这一幅美景,留于心间的似乎只有一轮明月,“春、江、花、夜”都作了“月”的陪衬。
1
3、理清思路 :月出—月悬—西斜—月落,既写月的美景,更写月光引起的思乡之情。写月就是抒情。
四、赏析诗歌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1、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思考: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1、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并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2
五、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体会本诗融景、理、情于一体,优美深邃、浑然天成的意境美。(把班级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讨论景、理、情。)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六、总结
1、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2、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3、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4、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诗句,阐明了人生的哲理:(1)自然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易逝;(2)月的圆满与人的孤独无依;(3)月之有情和人生的残酷无情。
七、艺术特点
一 、 是诗中多处用了比喻“月照花林皆似霰” (明喻) 。“空里流霜不觉飞” (暗喻)。
二、运用拟人手法“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可怜楼上月徘徊” 三、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
八、再次欣赏配乐范读录音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九、作业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板书:
春江花月(景)
宇宙人生(理) 完美融合 思妇游子(情)
明月:
人生短暂——历史长河 (时间) 人类渺小——浩渺宇宙(空间)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6a94314f18583d0496459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