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本科交换生》,欢迎阅读!
本科交换生合作培养机制探析
一. 国内高校交换生项目的发展状况 1.背景及特点
交换生项目是国内乃至国外高校间促进交流和资源共享的主要形式之一。各种高等教育资源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自由流动是大势所趋,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在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迅猛浪潮中,高校间交流与合作日渐加强,单所学校的教育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不断提高的需求,校际之间的合作成为促进资源共享、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交换生项目成为高校间互相交流与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高校合作培养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国内高校教育已成为一个开放系统,创造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培养学生的模式,例如高校联盟、区域合作、联合办学等。这些国内高校的合作培养模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有单向接收、单向派出和双向互派的合作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派模式,目前各大高校主要采用多对多的互派模式。从培养时间来看,交换生项目有短期的,如夏令营;也有半年制和一年制等。培养层次包含本科生、研究生,大部分学校以本科生为主。合作区域有区域合作和全国模式。合作内容丰富多样:例如跨校选课和辅修、奖学金评定及课程学分的互认、合作学校师资互聘、学科科研合作等。近年来我国已有多所高校陆续开展了国内交换生项目,例如2005年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6所高校组成的长三角名校联盟[1],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第二校园经历”等成为合作培养学生的新动向[2]。我们学校的交换生项目主要以双向互派、一年期、本科生层次为主。
2.意义
促进高校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本科交换生合作培养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促进优势互补,提升合作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合作效益。本科交换生项目不仅能够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在推进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高校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完善。由于各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各有特点,在课程与学分设置、教学环节、培养方案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本科交换生合作培养不仅给高校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学生学籍、教学管理、班级管理等等。为攻克难题,合作高校间需要借鉴彼此及有效案例的经验和长处,总结、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激发高校自身完善和改革本科教学与管理的动力。
实现知识共享,促进人才成长。另一方面,合作办学能够实现知识与资源共享、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不断的进步,人才市场、企业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快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宽广的视野。这对高校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科交换生项目应运而生,本科交换生作为高校促进交流、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校教育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不同的高校环境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此
外,教育的开放性也能够有效带动高校在其他方面的合作,例如学科科研合作、联合申报课题、教师干部挂职锻炼与进修等等。
二. 我校交换生项目的现状与分析 1.现状
2012年5月我校与南方医科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书,正式启动了交换生项目。临行前,教务处、学工处、学院领导、老师举行了欢送会。2014年8月我校与温州医科大学开展启动了合作办学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从启动交换生项目以来,南方医赴我校交换生人数达到46人,温医达到21人;我校赴南方医、温医交流学习的人数分别为32人和3人。交换规模并不是很大。专业分布依次从多到少涉及到6个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药学、眼视光和儿科医学,均是学校的优势专业。我校接收交换生的工作程序从一开始的接收到日常管理、到返校相关事宜,包含很多细节。例如接收工作涉及到确定交换生的专业、数量;办理学生证、校园卡、银行卡;报到注册、食宿、教材等;日常管理涉及到编班、选课、思政教育、座谈会、文体活动、安排课表、考试、奖学金评定等;返校事宜包括办理离校手续、欢送会、交换生证明书、奖学金证书、寄出学生成绩单、课程学分认定程序等。
2.问题与对策
由于我校交换生项目起步较晚、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在开展交换生项目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
第一,合作规模小,数量不平衡。首先从我校近年来的交换生数量来看,整体规模偏小,与合作高校互派交换生的数量不平衡。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首先要提高认识。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学校相关管理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合作培养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职能部门、学院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交换生项目保障制度,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督促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适应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其次,加强对学生主体的宣传。在校大学生中不乏对于学校的交换生项目一无所知的学生。甚至一些学生家长对交换学习认识不足,因此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参加学校的交换生项目,对拥有足够学习能力和交换学习意愿的大学生造成了阻碍。因此可以将本科生合作培养的相关政策与规定纳入学生手册中,并在新生一入学时就发放给学生,组织宣讲,使他们明确学校关于交换生的政策、制度,及早做好规划。学校也可适当与合作院校拓宽交换生的覆盖面,增加交换的专业、名额。
第二,管理部门单一。我校的交换生管理部门以教务处为主,部门较为单一,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交换生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校内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如加强教务处、学工处、学院等各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与责任,同时,建立与合作高校的协调管理机制,保障信息畅通与信息的对称,利用自己的优势专业拓宽合作渠道,吸引更多其他学校的交换生来我校学习。同时与更多拥有特色专业、优势学科的高校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第三,课程对接问题。由于各校对专业的认识有差异,造成国内高校出现专业相同或相似而课程设置及课程要求不一致,这对于两校间课程的认定、学分转化、成绩换算等方面出现诸多的问题。
解决课程对接问题的对策就是允许和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年级、甚至跨校至“第三校园”进行选课,提高课程的对接率。及时构建规范的课程、学分转换标准和体系,使交换生有可参考的课程指标体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69b5a9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