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2022-04-15 03:23: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欢迎阅读!
原因分析,沉迷,现状,调查,网络游戏
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社会网络化的不断发展, 网上生活也已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部分。网络生活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既是最早最快接受网络的群体之一, 也是受网络影响最强、最普遍的群体之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 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 使他们在尽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丰富生活的同时, 也在思维方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个人成长等方面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和冲击。网络大学生的危害主要是: 色情、暴力、游戏和赌博; 网络依赖; 人格退缩、自我迷失; 焦虑、失眠和学习恐惧等。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的成绩严重下滑、不能正常继续学业、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调查显示: 近几年高校在对学生做退学警告、留校察看、退学等学籍的处分中, 有近80% 的学生是因过度迷恋网络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1/3 的学生因无节制上网导致课程不及格而重修, 86% 的学生因网络成瘾导致学业荒废而被退学。综上所述研究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 让现代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心理, 是一个很现实的课题。本文在此就这一方面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游戏; 心理; 思考 一、大学生选择网络游戏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 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 不再有高考升学的压力, 学习环境也不再像高中那样单一。加之大学的上课时间比较宽松, 压力的减退使一些学生能将更多的时间用至中学时期兴趣浓厚却因学业负担重而一直无暇顾及的网络游戏, 加之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管束, 学生们以前被学业紧绷的游乐思想被彻底解放了。自制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处理好上网娱乐与正常作息的关系, 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则进入网络游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 们由于现在居住条件的改善和中学阶段学业的沉重负荷,而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他们在进大学之前升学压力巨大, 作为独生子女又缺乏一个亲近的交流伙伴, 社区化的城市生活不再有频繁的邻里沟通往来, 种种的一切造就了如今众多心理发育不健全的新时期青少年。网络的存在既满足了他们追求沟通的欲望, 又可以轻易地隐藏自身, 保持独立的性格。但终究网络是虚拟化的社会, 过度沉溺只会让自己与现实生活脱离, 长期下去就容易患上诸如自闭症等心理疾病。

2、学校的失职

一些学校这几年不顾办学条件, 不断扩大招生, 大学教学区和生活区都远离市区, 有的学校甚至是一边教学, 一边搞基建, 以至校园环境很差, 娱乐项目单一, 学生缺乏娱乐方式的选择, 这样就在客观上使得学校更封闭, 加之一些院校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学生心理辅导机制, 客观上的管理流失, 极易出现使学生沉迷游戏而无暇顾及学习, 导致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等情况。

3、就业形式的严峻

如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每一个大学生不得不正视自身各方面能力与他人能力相比较的强弱差距, 既希望证明自身实力, 又苦于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途径, 往往就容易剑走偏锋, 网络游戏中寻找机会,将虚幻的地位、等级、金钱、装备、恋情等等作为证实自身实力强弱的凭证, 而强烈的竟争心理使得每个在虚拟游戏世界中探寻的人们不断在PK群战中来“证实”自身的强大, 殊不知竞争来竞争去到头来也只是网络游戏服务器上的几百KB 据而己。

4、羡慕IT 行业成功人士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从事IT 行业成功人士待遇的羡慕与景仰, IT 行业的从业人员因其高技术、高收入、职业声望已经在众多职业中名列前茅。在调查广州大学生4 位钦佩的人


物中, 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位于周恩来、邓小平之后, 名列第三。另外, 现在一些媒体和网络游戏运营商所设置的各种奖项, 举办的各种网络游戏比赛, 丰厚的奖金, 对广大青少年的诱惑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网络游戏钱币可以兑换成现实生活中的货币, 这样就使得很多大学生选择网络游戏作为在校业余创收, 不能排除在这个行当中有一些佼佼者,甚至一些人可以在这个行当里创造辉煌,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一些大学生由羡慕到积极参与。

二、大学生网络游戏心理

网络游戏从广义上说, 是指人们通过计算机组成的网络相互进行交流、合作、联络等活, 主要有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网络文学网络广告网络新闻、网络浏览等等。狭义的网络游戏是指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游戏。例如, 反恐精英、帝国时代、黑暗破坏神、星际争霸、地球帝国、疯狂坦克B、金山游戏和各式各样的奇迹等等。根据卡尔·古斯塔夫·荣(Karl G Jung) 的心理学理论[ 4 ]知道, 人们通过游戏会感到快乐的秘密是“动力”“压力”和“压力的释放”。动力: 又分为“持续动力”和“初始动力”。持续动力主要决定是否要继续一个游戏, 初始动力则决定是否要进行一个游戏。压力: 是在动力的推动下, 玩家不停地追寻, 不过, 不能让玩家很快或者很容易就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在这之前, 还要不断地吊游戏者的胃口, 这就是压力。压力释放, 这时候游戏者会感觉到“啊终于升级啦, 终于找到宝物了, 疑惑终于解开了玩家积蓄的压力突然如潮水般的涌出, 那个感觉就是个字“爽”! 这个突然的解脱, 就是压力的释放[ 1 ]。初始动力是决定玩家是否决定选择玩这个游戏的因, 如果游戏运营商想让玩家对游戏感兴趣, 那么只需要加大初始动力的投入就可以了, 游戏运营商想让玩家对游戏更感兴趣, 不断地玩下去, 那么就要做好游戏, 所以说吸引人上手的任何网络游戏必须把握好“持续动力”“压力”和“压力的释放”三者的关系。其实网络游戏的真正魅力是“胜利的喜悦”(实际上所谓“胜利”有很多种形式, 并不只是单纯PK 叫做胜利, 得到一件别人没有的道具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获得“胜利”, 而通过努力当上一帮之主也可以得到“胜利”) , 总之当你“打败”一个人的时候所能得到的快乐, 会感到比打败一台机器远远的大, 这也是很多大学生醉心网络游戏的重要原因。网络游戏是在一种虚拟环境中进行的, 现实的人们从物理世界进入网络虚拟世界, 在虚拟的、想象的自我构造, 表达了游戏者一种探索新的另一个“自我”身份的愿望。网络的虚拟性, 其本质是人改变自己的欲望的体现。只不过这是一种虚幻的体现。不是体现在实际的社会实践奋斗中, 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代替的。现代大学生由于校园的相对封闭, 所以很容易将网络世界当成巨大的生活演练场, 各种生活形式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被虚拟化。除了模拟外部世界的形态和事态, 计算机仿真技术还直接仿真人的感觉和思维, 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倾向使得人机界面更加逼真、实时与虚拟交互, 通过多媒体技术、

仿真技术, 个体在互动中具有主动建构性, 可以构筑起属于自己的世界。 三、对构建大学生网络文明的思考

网络的发展势不可挡, 它在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 其负面影响也愈来愈明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构建大学生网络文明已刻不容缓。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大力开展网络文化与心理教育 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网络科技发展带来的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 它如同电话、电视、计算机等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现代化工, 不是精神家园, 更不是世外桃 源。其次要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网络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危害, 要扬长避短, 特别不能迷恋网络。第三要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心态。要正确认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自由性, 能够在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生活之间转换自如, 不能本末倒置沉迷于网络虚拟环境之中; 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积极参加网络文明建设, 不传播虚假信息, 不实施欺骗行为, 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第四要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现实生活态度。


引导大学生认清自身的优势及需要, 发现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其他途径所在, 鼓励大学生参加到现实活动与交往中, 培养和发挥自身优势。

2、不断完善网络制度建设, 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

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加强网络制度建设, 把他们上网行为限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之内是必要的。通过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学生宿舍网络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 并严格执行, 加强课堂和宿舍等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节的监督 管理, 对上网行为进行强化训练, 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是能够克服和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的, 同时对网络成瘾者也有一定的矫治作用。

3、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 增强校园网络文化教育性。既然大学生对网络情有独钟, 何不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教育引导工作服务。如通过网络开展师生交流, 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就一些重大事件和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在网上与学生展开讨论, 并给予适当引导; 在网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 可以把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如辩论会、座谈会、报告会等放到网络上来开展; 甚至把校园通知、公告等放在网上都会起到一定教育效果。要加强大学校园网的建设, 使其紧密贴近学生, 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要鼓励学生会、共青团及学生社团创建自己的网站, 并加强管理。利用网络开展教育活动, 形式新颖、资源丰富、效率高, 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育方式。

4继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大学生之所以要到网络虚拟世界中去寻找心理满足, 一方面是家长教育和关心不够。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上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 而对子女的生活、思想和心理则关心不够, 造成部分大学生缺乏亲情支持。另一方面是校园心理氛围不融洽、文化活动没有吸引力。由于学分制的实行, 学生班级概念在淡化,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文化娱乐在减少, 班级间同学交往减少, 缺乏信任, 学生的情感交流和群体归属感没有得到很好满足。学校虽然组织了系列文化活动, 但受条件限制能够参与的人少, 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增强其吸引力, 营造轻松和谐的校园氛围, 是克服和消除网络对大学生不良影响的一个重要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671c348a98271fe910ef99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