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老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课稿》,欢迎阅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因此,学习本课旨在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2 教学目标与依据
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 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堂上,通过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讲述故事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通过讲授、讨论阅读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与参与的实践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促进学 生道德认识的内化。
3 重点难点突破途径:对于文言文知识,通过督促检查学生,使其牢固掌握。对于难点,则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的认识内化。 二 教材处理
1 学生状况及对策:
(1) 两班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薄弱,因此,通过知识迁移、类比、督促检查等方法使学生牢固掌握。
(2)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有明显的缺陷。 一方面,他们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2 内容组织与安排:本课为第二课时, 三 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导读法、启发探究式
2 学习方法:自学、知识迁移、类比、动口动手动脑。 四 教学程序设计 1 环节一:导入新课
2 环节二:复习与巩固知识。分为三块,一为重点字词,二为通假字,三为重点句式。以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有可能错答,误答,针对此类问题再做重点强调,使其牢固掌握。用知识迁移法,使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并作以归类。
3 环节三: 带着上节课所留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深入探究。先浅深入,再细探究。让学生简浅的从本课里边找出"仁"的内涵,用课文中的"五句话"去归纳,明白这五句话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谈了"仁"的内涵,同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自处和处事的角度去谈自己对"仁"的理解,并能深入生活,举一二例,去领悟"仁"的内涵,最终达到认识的内化,以指导自己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学生的例子可能不够活泼用力,因此,教师提前准备了一则《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并以此来说明"五句话"的内在联系。同时引出下一环节的归纳与小结。 4 环节四:归纳与小结。由上一环节自然引出:"礼"是外在的规范,"仁"是内在的自觉,"爱人"是仁的本质,"恕"是仁的实践原则,"圣"是仁的极致,"近取譬"是普通人实践仁的方法。 5 环节五:知识延伸
共同阅读《钓鱼的哲学》,然后分析两位钓鱼者的行为,同学讨论:你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
板书设计:
"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 "礼"是外在的规范 仁与礼是一致的 "仁"是内在的自觉 "爱人"是仁的本质 "恕"是仁的实践原则 "圣"是仁的极致
"近取譬"是普通人实践仁的方法
做到仁并不难,可怕的是丧失了追求仁德的愿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65ff4b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