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鉴赏》,欢迎阅读!
1.(2011年北京一黄冈冲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注],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元亮井:东晋陶渊明字元亮,辞官归隐后赋诗“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尾联中的“游人意”具体指的是什么?请根据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第(1)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诗歌的景物描写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有关。就此诗而言,诗人写的是乐景,即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但抒发的却是愁绪,所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反衬。考生只要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即可。第(2)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及思想内容的能力。根据颈联中的“三年从事亚夫营”可知,“游人”指过着宦游生活的诗人自己,而“意”则要根据颈联中关于陶渊明的典故来理解,由陶渊明的典故可知诗人已厌倦宦游生活,希望归田隐居。考生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1)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图画。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处是笙箫之声,洋溢着暖洋洋的春意。人们乐在春天,就连花柳、蜂蝶也都在满怀喜悦地欣赏与享受着春天的美好。诗人把春天描写得如此美丽,是为了反衬后两联自己挥散不去的浓浓思乡之情。 (2)“游人意”实际上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心意,即责怪那流水不但不解自己的思乡之苦,反而不断撩动自己的羁旅之愁。因为诗人希望能早日结束宦游生活,希望像陶渊明一样回家隐居,可是思归不得,只能做天涯羁旅客。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 雁 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①,独传霜翰②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①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②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1)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
(2)颔联的“迷”“点”两字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第(1)题所谓“画面”,指的是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形成的一种特征。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分析所描写的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氛围。诗歌首联描写了在秋天中行军的场景,描写了西风、旌旗、白雁等景物,其中“旌旗”体现的场景是行军,而“西风”“白雁”表现的则是悲凉的情感。第(2)题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作者家乡的秋色:高悬天上的是皎洁的月亮,芦花摇曳,放眼望去,皎洁的月光在幽静的江面上留下斑驳的光点,跳跃闪动,忽隐忽现,扑朔迷离,令人心醉。诗人在颔联中用“迷”表现水中的月亮,用“点”表现月光下的夜景,以此表现家乡的美景,从而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1)诗歌首联描写西风尽扫、旌旗猎猎,鼓角阵阵、白雁南飞等景色,表现诗人悲凉的情感,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
(2)“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倒映水中,摇曳不定,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示了斑驳陆离的江上夜景。颔联用“迷”“点”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眼前之景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2011年北京—黄冈冲刺)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闺 怨 [唐]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注]。
误佳期·闺怨 [清]汪懋麟
寒气暗侵帘幕,孤负芳春小约。庭梅开遍不归来,直恁心情恶。 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待他重与画眉时,细数郎轻薄。 [注]伏波营:代指诗中征人所在军营。 (1)汪词中“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两句很有意蕴,请结合“独”“背”二字加以赏析。 (2)沈诗和汪词的结尾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加以赏析。
解析:沈诗为思妇诗,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臻,一往情深。其曲折之处表现为层次分明的三层。前两句写愁怨,第二句比第一句所表达的感情更深一层。 因为,“雁尽书难寄”,信使难托,固然令人遗恨,而求之于梦幻聊以自慰亦不可得,就不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则在感情上又进了一层,通过想象,进一步由“愁”转为“解愁”。这三个层次的安排,把思妇的内心活动表现得十分细腻、真实。
汪词也是思妇之词,上片伤久别。寒气暗侵,徒负芳春。庭梅开遍,恨久别不归,此心情之所由恶也。下片怨独居。抱影独眠,灯花空结,现况实感无聊。而画眉有待,来日必将细数其轻薄无情。一片痴情,百般刻画,十分动人。
答案:(1)“独”字展现了主人公形单影只的处境,显现其孤独的心境;油灯灯芯将尽,结成花朵状,本是有喜事来临的吉兆,此处以乐景衬哀情,一个“背”字显现出主人公内心的伤感之情。
(2)沈诗和汪词的结尾都用了虚写的手法。沈诗主人公想象自己孤独无依,随月流洒泻到丈夫的军营,借此表达其思念之情。汪词女主人公想象夫妻相逢之时,必将责备丈夫轻薄无义,借此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恨。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龙兴寺老柏院 张 在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惟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1)“春风来似不曾来”有两层意思,请具体说明这句诗含有哪两层意思。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回答。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中关键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题干已明确提示诗句含有两层意思,考生要先找准回答这两层意思的角度。抓住诗中的两个对象(柏树和观赏者)及句中关键词“似”,就能够准确解答此题。(2)此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准确回答出诗歌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二要分析诗歌是怎样运用反衬的,三要分析诗歌运用反衬的表现手法对表现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
答案:(1)一层意思是就老柏树自身而言的,表现老柏树不受自然条件的干扰,无论春风来还是不来,它都始终保持自己原有的风姿;另一层意思是就观赏者而言的,表现人们对它视而不见的态度,即使是春风吹来的时候,人们也不会去关注它。
(2)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这首诗用世人对牡丹的趋之若鹜来反衬对老柏树的视而不见,突出了老柏树孤独寂寞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老柏树不以姿色取悦迎合世俗的精神品质的赞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5f599ef284ac850ad02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