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关系

2023-04-15 18:23: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关系》,欢迎阅读!
和亲,儿童心理,行为,理论,关系
儿童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关系

摘要:社会行为是一种个体帮助或有意愿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它是一项衡量儿童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在这里,笔者主要想关于儿童心理理论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实证分析来阐述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关键词:心理理论 社会行为 儿童

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

1

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社会行为不仅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与儿童的人际关系、生存发展有密切的联系。长久以来,由于亲社会行为在儿童成长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众多围绕其的各种研究不断,也深入到了各个方面。儿童心理理论社会行为的关系事关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笔者也将对儿童心理理论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进行一次深入梳理。

一、 相关理论

儿童心理理论是指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一种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让他们开始理解自己在生活中对于事物的思考和理解,以及所相信的也许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并逐渐认识到人的行为是由自身的思想观念所推动的。心理理论研究从在PigaetDodge等人对儿童之间的同伴行为以及逐渐成长过程中发展的个体认知的阐述之后,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于是与此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在心理理论研究始后,研究者们开始对与此相关的其他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儿童的心理理论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才逐渐被关注。有人提出,从心理理论角度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进行研究其存在的必要潜在假设是:具备一定相关心理知识的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周围其他人的行为表现,

2

根据此来做出正确的行为表现,最终影响其的社会行为。并且,在众多对儿童心理理论社会行为的关系试验之后,科学家们发现儿童心理理论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

在关于儿童心理理论与其社会行为的关系上的试验中,科学家们主要是研究了儿童对事物的错误认知与其自身社会行为的关系,深入发展到了二级错误认知状态,并且在儿童自身的行为观察与社会行为之间的调查也不断增多。在MoreFyre1991)的试验中已经证实了对儿童的错误信念认知能力对他们的社会行为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一观点。Pemer1991)和wellmna1990)指出,儿童行为的变化与他们开始通过错误信念任务开始产生基本处于同一时期,并且这在游戏中深有体验。Paal等的研究已经指出了儿童心理理论

3

社会行为能力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Declerck等人通过实验发现亲社会价值定向的个体往往具有较高的心理理论能力,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前面的观点。Dehnma(l986)通过访谈和观察的形式试图探索多名幼童的情绪感应、认知观点选择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的情绪感应能力与半结构自然情境中的亲社会行为存在相关的联系;情绪感应与情感观点选择能力相关显著,但是两者与亲社会关系的联系又有显著差别,后者与亲社会为之间的联系上又要弱于前者与亲社会关系的联系。刘明等人(2002)34岁儿童采用错误信念任务测查其心理理论并以问卷的形式对幼儿社会行为进行评估考察,发现幼儿心理理论与他们的社会行为联系紧密。在丁芳的研究中她认为是心理理论和移情两个方面在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之后共同激发了亲社会行为,从而促进了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但是在如此多的研究中,也会存在一些相反的实验结果。Cassidy调查报告中,误信念任务之和助人行为有着紧密的关系,但是其却和总的社会行为并没有紧密的联系。






Denham也提出了情绪的观点选择能力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会随着环境不同而随之改变的观点。

二、 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的并不统一说明在儿童心理理论方面仍没有可以统一借鉴的标准值得我们遵循,所以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儿童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通过在不同的情况中进行试验从而真正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此在郭勇和丁芳关于小学儿童心理理论移情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中,通过对苏州某小学年级学生随机抽取被试学生后。在试验中通过对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进行两两的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1),可看出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r=0.378,p=0.000r=0.22,p=0.000。注:*p<0.05**p<0.01***p<0.001。把心理理论作为预测变量,把亲社会行为为因变量,通过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结果(见表2)可得知,回归系数显著,c=0.378;注:*p<0.05;**p<0.01***p<0.001可以得出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显著相关,并呈正相关的关系。

表1 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相关



表2 心理理论对亲社会行为的回归分析



三、 讨论

在此次实验中,得到的数据结果和以前的数据结果相比还是和大部分是相同的,证明了在一定环境下,儿童心理理论与亲社会行为是呈正相关关系的。正如AstingotnJeknins1995)研究中以完成任务的方式来获得被试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能力,结果显示两者存在相关的结论相同。Innaotti1985通过观察评定的方式得出了年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关注他人的行为表现来判断出其的情绪,并且能够以此依据做出相应的社会行为的结论。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在此研究中没有涉及到儿童心理理论和儿童年龄

4

之间的变化关系,以至于其的变化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Eisenberg指出,一般来说,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能力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与年幼的孩子相比,年龄较大的孩子往往能够依据情况做出更合适的社会行为,这与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后,其的情感感知水平以及行为能力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联系。在sluaghter等人对46岁儿童的研究表明(2002)儿童的心理理论是年长儿童(5岁以上)社会偏爱的最好预测变量,而年幼的儿童却不尽相同。因此,他们认为,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但是,刘明等人对于幼儿儿童的研究发现又证明在控制年龄的变量之后,社会行为能力仍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也是正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方面,当存在其他因素的干扰时,儿童心理理论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这也是目前我们没有达到的研究深度。虽然对于目前来说众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儿童心理理论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但有关儿童的心理理论与其亲社会行为之间的进一步联系根据现在尚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往往还不得而知,这需要我们更深度的研究才能获得发现,因为目前来说对于儿童心理理论与其行为关系的研究仅仅局限于仅仅是中等程度甚至是低程度的相关,在这里我们缺乏更多的实验数据来证明我们的结论,特别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5d960d774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