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新求变的中唐诗 左迁至蓝关至侄孙湘》精品教案_13

2022-04-10 19:14: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新求变的中唐诗 左迁至蓝关至侄孙湘》精品教案_13》,欢迎阅读!
唐诗,左迁,侄孙,求变,选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通过品读,体会诗歌“语极凄切,却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3.归纳并掌握体会诗歌情感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通过品读,体会诗歌“语极凄切,却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归纳并掌握体会诗歌情感的一般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预习指导:

1.结合注释,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用散文语言窜通诗歌大意

2.相关背景: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反对铺张浪费来迎奉佛骨,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侄孙韩湘。(详见学案) 3文学主张:“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是韩愈的文学主张,是“古文运动”的重要理论支撑。现在大多指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语出自韩愈 《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其中富含民主精神和反抗精神,这既是对中国古代‘诗可以怨’的传统的继承,同时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他继承和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肯定了文学艺术社会批判功能。(详见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黑板上写“迁”字

问:在古代汉语中,迁最常见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表示官位变动 那么“左迁”呢? 明确:贬谪

古代文人被贬谪后一般会写诗词来抒发心中情感那么大文学家韩愈被贬之后又会借诗歌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二、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学生自主诵读,体会情感,请一同学在白板上展示)

教师总结板书: 首联:无奈,郁愤

颔联:坚定不移,义无反顾 颈联:思念、悲伤、羁旅之苦 尾联:凄凉,伤感


(听朗读,看图片,体会情感;请同学诵读,进一步体会情感)

三、合作探究:

纪昀评价这首诗时说它“语极凄切,却不衰飒”,如何理解?谈

谈你的看法

(教师补充讲解“衰飒”的含义:1衰落萧条 2衰老 3颓废失落。 (学生自主:自己赏析理解)

(合作探究:小组内合作,交流各自的观点,分享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小组展示:各小组选一个发言人,与全班同学分享交流成果) 教师总结

前两联:“朝奏夕贬”极写被贬之快,“路八千”写被贬之远,第三句写被贬原因是忠而被贬即被贬之冤,作者的遭遇令人倍感凄切。

第四句直接抒情,写出了作者为除弊事坚定不移、义无反顾的决心和对国家刚正不阿的忠诚,情感慷慨激扬,作者心志并不衰飒。

所以:遭遇凄切,心志不衰飒

后两联:颈联写行路艰险,前途未卜,思乡难见,尾句写埋骨他乡,被感凄切。

“云横 “秦岭” “雪拥”“蓝关”“马”等意象或苍茫或阔大,或雄浑,使得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故读起来不觉得衰飒。

所以:情凄切,景致不衰飒 知人论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到达蓝田县时写的,此时诗人的怨愤尚有余息。此前,韩愈已是刑部侍郎,经过多年的历练,其仕途正是通达之时,而且是抱定“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但皇帝不察忠心,几至杀身。故此,诗歌中充满了不平之气。“不平则呜”,所以诗虽出以凄切之语,却不衰飒,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

所以:语凄切,豪气贯注不衰飒

PPT总结展示:

遭遇凄切,心志不衰飒 情凄切,景致不衰飒 语凄切,豪气贯注不衰飒

四、拓展延伸:

通过分析,我们已经较好地把握了这首诗的情感,那么,在赏析诗歌时,我们怎样把握它的情感呢?我们以这首诗歌为例,一起来总结一下:PPT展示)

1读其题:整体感知,全面把握 2听其声:通过直接抒情部分把握 3观其物:通过意象、所写景物感知 4感其境:通过意境体会

5识其人:知人论世,结合作者为人、生平揣摩

五、课堂练习: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道:“昌黎蓝关诗,见忠愤之气,子厚柳州诗,多哀怨之音。”读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谈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韩诗的“忠愤之情”我们已经体会到了,接下来大家用本


课所学的“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分析柳诗的情感,体会他的“哀怨之音”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学生自主: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总结

1尾联直抒胸臆,音书滞留,无法送达,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无奈之情。

2诗人用“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九回肠”等荒凉、哀伤、凄凉的意象,借哀景抒哀情,表达自己哀伤凄苦的心境。

3知人论世:(在PPT上呈现)

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在柳州所作。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作于诗人初到柳州的时候,这一次的岭南之贬,比十年前的永州之贬更加使诗人感到前途渺茫,因此,诗人面对自己在仕途上的再次挫折和“百越文身地”的恶劣环境,其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的。

所以,诗中充满了哀怨之音。

六、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通过诵读,分析了诗歌的情感;通过品读,体会了本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的情感特征;通过归纳总结掌握了分析诗歌情感的一般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把这节课学到的品读诗歌情感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诗歌赏析中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597299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f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