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庾信《拟咏怀(其七)》阅读答案及赏析

2023-12-17 05:46:0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文阅读】庾信《拟咏怀(其七)》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
咏怀,古诗文,阅读,赏析,答案
【古诗文阅读】庾信《拟咏怀(其七)》阅读答案及赏析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 庾信

榆斩波器音信,汉使绝经过。胡前流泪曲,羌笛断肠歌。纤腰攻灭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备注:庾信原为南朝梁时知名的宫体诗人,初仕梁,后使臣西魏被扣押,时值西魏攻灭梁,于是拘押北方。历仕西魏、北周。此诗为他仕北周期间所并作。 1)此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分)

2)诗中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展开题壁?抓举一例并作详细表明。(6分后) 参考答案

1)此诗刻画了一个为乡国浮生煎熬的发福疲惫、悲痛欲绝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分后)

2)①用典:“枯木期填海”用枯木填海的神话故事表达自己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一样不能实现,但心中依然执着此念,表现出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3分)

或:“青山秋风河”,用了《水经注》中的典故,就是期盼青山崩落能够切断黄河,通畅辞官的路,诗人所为极难同时实现,甚至不可能将同时实现,却仍不死心,决不退出这样的心愿,把深邃的怀乡情愫写下得哀切感人。

②比喻:三、四两句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诗人自喻为红颜女子,因思念故国故君而腰身消减,泪水长流,以致因悲伤过度而红颜过早衰老,表达爱国思乡感情之炽烈。3分) [注解] 1.庾:(yǔ) [评析]

庾信是宫体诗派的重要作家。他的前期创作多为奉和应制之作,内容关乎色情,形式绮丽浓艳。后期庾信被迫留在长安,屈仕敌国。特殊的生活背景,铸就了庾信后期诗赋的特色和成就。表现乡关之思、身世之叹是庾信后期作品的的主要内容。本诗作者从不同角
风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前期的绮艳一变为刚健深沉、苍凉悲壮。杜甫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可谓一语破的。

全诗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和家乡的猛烈思念,抒写了无法返回祖国和家乡的悲愤。 本诗以流落的思妇自喻,并以纤腰消瘦、眼睛损坏和容颜迅速衰老等,表达爱国思乡感情之炽烈,最后又用两个典故,表达无法南归之痛,情真语痛,感人至深。

本诗全用对偶句共同组成,各托涅对工整,而又他的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全诗外木句用韵,音节人与自然,对于整体表现悲痛之思,语带好处。 赏析:

庾信,南北朝诗人,以文学创作他在南朝梁代时,十五岁就进宫为太子萧统瞿景淳,后又护送太子箫纲(梁简文帝)等写诗,写下了不少绮艳的“宫体诗”,他也因工于“宫体诗”而闻名;后来还因诗才受到器重,历任梁湘东国常侍、建康而令等公职;梁元帝(萧绎)承圣三年(55),他遣元帝之命使臣北朝西魏,但返长安没多久,西魏攻下南朝梁之首府江陵,杀死了梁元帝,梁遂衰败。他因诗名叫北朝器重,被回到长安,官至骠骑大将,但他仍常想念南方故国,长安时期的诗作,就一改为往日的绮艳,常播发悲痛伤感的怀乡之声。这里选好的《拟将题壁》其七,就表明了他在北朝时诗作的这个特点。

这首选诗,是他羁留北方之后所写。该时,梁朝的消息断绝;他寄居异地,听胡笳羌笛而思乡心切,于是写下这首诗歌。以寄托还乡的希望和幻想。

结尾“榆斩波器音信,汉使绝经过”两句,写下故国音信切断后的贫病状况。榆关,或表示榆塞,在今陕西省榆林县东,就是通往南方的关口。但是现在,南来北往的“汉并使”(汉朝的使臣,这里代指南朝的使者)已经很久没至这边去了。这两句充分反映了诗人拘押西魏时那孤独孤清的境况。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两句,是说他在西魏这异邦之地,听到胡笳与羌笛这些异邦之音,引起内心的伤悲。胡笳、羌笛:都是北方民族的乐器。这些北域乐器发出的生疏的声音,从熟悉与喜爱南国音乐的诗人听来,自然都是孤清与哀怨之音了。

“纤腰减至束素,别泪损横波”两句,说道的就是诗人在这样孤独与孤清的环境中度日,日子就是如何的难捱,思乡就是如何的痛苦,乃至痛苦得人也发福了,眼睛也哭坏了:本来就是“纤腰”(细腰),由于思乡的忧伤,须弥座的白绢(“束素”)也缩短了(间接表明人发福了,腰围减细了)。而眼睛(“横波”,指眼睛),也因为上涌了很多蕴含浮生的眼泪(“别泪”),而哭坏(“损”)了。

最后四句,是就上述的离愁别恨,抒发出自己的感慨:“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两句,是说自己有无穷无尽的离愁别恨,忧能伤人,青春的年华也没有多少了。(“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56adfc0ba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