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八年级语文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14》,欢迎阅读!
《归田园居》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就是“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同时还强调“学好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本课的设计理念主要基于以上两点。以“读书”为基本,读懂诗歌要表达的意思,读懂作者的感情,进而去整合作者以及文本的相关内容,最终达到懂得鉴赏诗歌,去发现新问题,用创新的眼光和手法去学习语文。这样,学生的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以及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特别是陶渊明及其诗歌已经是比较熟悉的,对诗歌的意象也有所感知,但还不是很熟悉,平时考试在诗歌鉴赏题中就比较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鉴于这一点,本节课还将在意象上引导学生做一定的探究,但更重要的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感悟诗人的感情。学生的认知障碍也正在这一点上,对于诗人这种隐居生活不能很好地理解。
三、教材与课目介绍
《归园田居》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歌咏田园生活之乐。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4.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2.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方法和手段
1.读写结合法:引导学生运用“以读促写、已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写作”的能力。
2.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题——解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3.探究教学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能自主学习的目的。
八、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情境导入
从“逃离北上广”到“逃回北上广”,人民对城市的渴望从未减弱过,城市里有大空间,大世界、大机会、能给人大发展(展示图片),但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回归到田园生活中,那里自由自在。展示城市人的生活百态的图片(拥挤、繁杂、麻木、匆忙、灰蒙蒙的天),再展示田园生活的图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感受诗人的田园生活。
(二)解题
1.根据初中的积累以及同学之间的讨论,先了解作者陶渊明:陶渊明: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把握诗歌的题目蕴含的内容:题目的关键词是哪个——归 “归往”何处——田园 为什么要归?——
田园的生活境况如何——
学生讨论找出关键词,教师引导出几个关键问题,引领全课。 (三)整体把握文意
第1页 共3页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生自读课文后,要求根据课文内容用50字左右写一篇“归田园居”的读后感,并推选学习小组代表在班上朗读。
2.点评读后感。(包括对景的感悟、情的感悟)。寻找意象,描绘田园生活得画面,并概括其特点。展示主要内容及行文思路。
方宅 草屋
近
榆柳 桃李 静
景 归 田园 村 烟
远
鸡鸣 狗吠 动
爱、恋、思、复得返自然 情
(四)深入研读文本
1.这首诗歌哪些地方有可能会涉及到炼字,请指出并作分析。 明确:“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里的“暧暧、依依”,犹如淡淡的几笔水墨,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用字生动形象,却又很平常,正体现了诗人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也体现了诗人平淡的诗风。
2.诗人在抒发感情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抒情委婉、含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同时加以比喻等修辞来表达感情。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就很含蓄地体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五)质疑解疑
陶渊明的辞官归隐行为在今天“绝大多数的人都奔着公务员去”的时代里比较难以理解,在准确介绍背景的同时,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也可以对今天的现象予以评价。 (六)拓展延伸
1.整理中学以来能搜集到的陶渊明的资料,以“我心中的陶渊明”写一篇不少于600的文章。 2.你对陶渊明归隐田园是怎么看的,在今天是否可行?请用300字来阐释观点。 板书设计:
方宅 草屋
近
榆柳 桃李 静
景 归 田园 村 烟
远
鸡鸣 狗吠 动
爱、恋、思、复得返自然 情
九、教学后记
1.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够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位置,重视学生的诵读,这点在课堂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也能注意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点,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探究。 2. 能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使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提高了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环节处理得比较生硬,对学情估计较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稍少了一点,预设的问题比较紧密,导致学生感觉很多时候都在思考问题,而不能比较自如地去享受古典诗歌带来的美感。解决的方法是:以后在备课之前可以多多找不同层次的学生来了解一些情况,教学环节的设计尽可能的松一些,留给学生喘息的时间,也让老师能倾听学生的想法。
3.本节课比较出彩的地方有三个,一个是导入的设计,具有时代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另一个是让学生寻找“田园居图”,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懂得去寻找景物、意象来理解诗歌;第三个是整理陶渊明资料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对作者做更深入的理解。
第2页 共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553e59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