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希腊神话论文》,欢迎阅读!
论中国与希腊神话中女性角色的差异以及所反映的
文化社会的不同
------生工132班25号任宇轩
下面我来谈谈我对于中国与希腊神话中女性角色的差异以及所反映的文化社会的不同。 中西向来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就希腊和中国来说,一个是由海洋文明孕育而出,一个是农耕文明发展而来。冯友兰先生借用孔子的一段话来形象地比喻希腊与中国:“说海洋国家的人是知者,大陆国家的人是仁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希腊地处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东北部,具有典型的开放性海洋环境。海洋文明重冒险、好争斗,生活主要依靠海外贸易。海上的生活具有周期短、频率快、风险大、收获随机的特点,这就造就了他们自由奔放、富于幻想、敢于冒险的性格。同时,悠闲的地中海,自然条件优越,有着浪漫的生活情调,这里的人们更重享乐。希腊人以人为主体,赋予诸神以人性的种种弱点。因为缺乏道德束缚和宗教的威严,希腊神更象是具有人的情趣,拥有超凡能力的人。这种神人同形同性,使希腊人不会像中国那样对神灵顶礼膜拜。
中国半封闭的大陆环境,东临沧海、西亘沙漠。早就了农耕文明重勤劳、好实干的特质。而内陆自然条件恶劣,不便的外部环境严重隔绝了与其他民族交流的可能性,客观上不允许人们有那些闲情逸致去享受生活。对自然环境愈加的恐惧和敬畏,形成了对自然的崇尚、顺服和伦理之上的观念。中国神话中备受尊敬的人物都是德行的楷模,他们在生活中不苟言笑,遇事冷静,以理节情,威严尊贵,似乎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人类只有在跪拜中仰望他们,对这些神顶礼膜拜。
希腊神话人物有血有肉,例如盖亚为了夺回权利,甚至鼓动子女一起反抗自己的丈夫。赫拉作为一个女人,为了让自己的丈夫爱自己,精心打扮,丈夫不断出轨后与丈夫大动干戈,陷丈夫情人于不义。
中国神话人物则干瘪生硬许多,所有的故事模式都如出一辙。因为中国神话重伦理,轻情爱,善恶分明,不容变更。中国神话人物在社会事务中表现出的利他形象也十分鲜明。如女娲体恤生灵,炼石补天,最后将自己的身体也化为了石物;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后羿为救百姓,冒死射死了天帝的九个儿子;后稷教人栽种五谷,天下得利。 东西方的这些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人物类型接受倾向。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正好是这两种文明的体现和承载,成为本民族的形象原型。
联系上文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对比,发现神话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其实就是后世传统女性形象的发端,即由神话中的女性所衍生出的后世对女性形象不同的定位。
希腊神话中的那些女神公主,都是聪明美丽,自由奔放,敢爱敢恨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了浓重的彰显性质,性格特征呈现出多面性和立体性,很多形象都有着很强的悲剧意味,这可能也是悲剧在西方国家比中国盛行的一个原因。相较而言,中国传统文学中推崇的妇女形象就是重贞洁、贤良淑德、勤劳谦让并谨遵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在夫妻关系上,要做到相敬如宾,夫唱妇随。这种形象的最早原型其实就是来自中国神话中的嫘祖、嫫母、涂山氏这类女性,这类神话在流传过程中,其实也不知不觉的充当了道德说教规范的角色,因为人们愿意相信神话中歌颂的女性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榜样,特别是在古代中国重礼教人伦的大背景下,这种榜样式的神话女性形象原型具有长期存在的土壤和理由。
两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都经历了一个大体相同的转变,即:女子受男子的管制,社会事务不再为女性所关注。男性在社会事务中的作用与地位愈来愈大,愈来愈突出;反之,女性的作用与
地位,愈来愈小,逐渐下降隐退到家庭后方。稍有不同的可能就是:希腊神话的塑造的女性形象,重在突出女性与男性之争,表现了女性的威严,但是那种不可抗拒的规律也随之而生:女性的权柄已经交给了男性,具有强烈的悲剧性。而中国神话塑造的女性形象,以做贤妻良母和操持家务为天职,则表现了一种夫唱妇随的生活情趣。
希腊神话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得力于经济的、力量的、技术的聚合力。希腊是城邦制文明,而其城邦起源的典型是:先出现一个军事要塞,然后围绕要塞,渐渐出现并形成了市场,最后二者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城市,这个城市既是军事重镇,又是经济中心,但不论是军事性的还是经济性的中心,其目标都在于追求物质力量,而这些只有通过技术才能有效获得,可见“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城邦文化强调从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战胜其他城邦,得以生存和繁荣。因而在整个希腊神话中,崇尚的是透露着强烈的非伦理倾向的奥林匹斯诸神们强大、神奇、分工细致的力量,所赞美的是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有“力”者。这种注重个性、力量至上的精神,在希腊完整、清晰的神界故事幻想图景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表现。
而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的形成,得力于礼仪的、伦理道德的聚合力。这种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当周人取代殷人统治中原地区的时候,他们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周人的“殪商”的战争是否正义,周人新的统治秩序是否合理的根本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统治者对殷商原由的宗教进行了改革,强调“以德配天”,将血统继承让位于道德继承。这样在古代中国的社会意识里,值得崇拜的不是“力”,而是“力”所体现的道德性质。“知识就是力量”无形中就让位于“道德就是力量”。因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确切地说是经过史官文化浸染过的中国神话中,提倡的是三皇五帝式救苦救难、律已甚严的高尚“圣德者”作为以文化向心力为纽带的庞大稳定政治实体的统治者,以礼仪、道德和仁义来治理国家、团结人民。这种注重和谐的、伦理至上的精神,在中国神话中得到了最为充分、十分自然的表现。
以上便是我的看法,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514cbdfa0116c175e0e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