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依恋情绪》,欢迎阅读!
前几天晚上,我接待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我惯性的蹲下身子跟小男生说:“小朋友你好,我叫andi”。我伸出双手作出一个拥抱的姿势,并说:“我可以抱抱你吗”?结果很有趣的的画面出现了,小男孩立马就躲在了妈妈的背后?怯怯的在妈妈的身后看着我,我尝试了两三次,最终我还是没有得到他的拥抱。这时妈妈笑着跟我说:“张老师,不要见怪,可能是孩子第一次把,有些怕生”。
想必在你的周围,也会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吧。当孩子不愿意跟陌生人(包括第一次见的亲戚)打招呼,我们简单的归结于孩子性格内向。还有一些小朋友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会大哭大闹,我们称之为分离焦虑,其实这都跟幼儿与家长依恋关系的建立有关。
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幼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父母亲,其中母亲是关键)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幼儿与其照料者母子依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宝宝依恋的发展阶段:
前依恋期(0~6周):宝宝对任何人都会出现相似的行为,他会以哭、笑等情绪召唤照料者。
依恋关系建立期(6周至6~8个月):宝宝对父母等抚养者回报更多的微笑,这也带给了父母更大的满足感。
依恋关系明确期(6~8个月至18~24个月):当宝宝的抚养者要离开时,他们会大吵大闹明显地反抗。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爱因斯沃斯根据陌生情景法研究出幼儿依恋四种类型 1、安全依恋型
这类依恋的幼儿,当母亲在场的时候会急于探索游戏室。但母亲离去时表现出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幼儿会主动发起与母亲的互动,寻求与母亲的身体接触,很快从不安中平静下来,接着开始探索行为。对陌生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警觉与怕生,但有时也能试图接近并向陌生人表示友好。
2、焦虑一回避型依恋型
这类依恋的幼儿和母亲进入游戏室后立即开始玩耍,没有注意或很少注意到母亲的离去,在母亲离去后仍能继续玩耍。母亲回来时,表现出对母亲的回避行为,不注视母亲,而是寻找玩具。对待陌生人甚至比对待母亲的回避还少一些。
3、焦虑一反抗型不安全依恋型
这类依恋的幼儿一进入游戏室就表现出“痛苦”,对新奇环境相对没有兴趣。整个过程都担心着母亲的去向,母亲离开后十分沮丧,母亲回来时表现出矛盾行为,即寻求接触与接触抗拒,不容易平静下来,整个过程都表现出不安和痛苦。对陌生人不主动接近,社会适应上表现消极。
4、依恋类型一混乱型不安全依恋型
这类依恋是一种最不安全的依恋类型。在陌生情境下,其行为表现为杂乱无章,缺乏目的性、组织性、前后不连贯。在这种依恋类型中,前述三种类型的依恋行为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复杂地结合起来。
你的孩子是属于那种依恋类型呢?
在我十五年的情商教育中,发现依恋关系建立不好的孩子往往缺乏社会交往,以老人管教为主,父母陪伴不足。很多家长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危害性,简单的把问题归结在孩子的表面。
那如何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呢?
建议妈妈在哺育宝宝的过程中,接受以下有利于亲子关系建立的建议: 1、请尽可能的采用母乳喂养,母乳中除了包含代乳品无法供给的养份和抗体外,在哺乳的过程中,宝宝躺在妈妈的怀里可以感到温馨的母爱,就像在妈妈的子宫里一样。
2、请尽可能的自己带养,请别人带宝宝,宝宝的心理会产生隔阂。 3、请尽可能的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宝宝的每一声呼唤都期待着妈妈的回答,能得到你的回应,他会备感兴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4f0bb5a80eb6294dc886c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