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昆虫复习资料》,欢迎阅读!
一、名词解释
1、物种:生物中具有统一的构造和一定的地理分布,能够交配、产出可育后代,与其它种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 2、优先原则:生物命名法的一项重要规定,在属级和种级的可用名中,惟有最早命名的名称是有效名。 3、模式标本:当一个分类阶元被作为新种描述并发表时,描述者必须指定1个或多个标本。 4、有效积温法测:在适温区内,昆虫生长、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5、耐害性:昆虫耐受或抵御低于其正常生活适温下限的温度的能力。
6、双名法:一种昆虫的种本名(学名)是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即属名 + 种名,第1个词是属名,第2个词为种名。 7.种群:是在同一生境内生活、生殖、繁衍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8.过冷却点:当环境温度过低时,昆虫的体温随之下降;当体温降至0°C,体液仍不结冰,开始进入过冷却过程,当体温下降到一定温度时,组织细胞开始释放潜能,体温以跳跃式上升,该温度被称为过冷却点。
9.病症:常见的病症是体液液化浑浊、无臭味;或腹部膨胀、排出垩白色粪便;或是体出现蓝、紫等晕色及彩虹色。 三填空题:
1、世界陆地昆虫分为:古北界、东洋界、非洲界、澳洲界、新北界、新热带。 2、种群的空间分布: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均匀分布。
3、按寄主的发育阶段有卵期寄生、幼期寄生、蛹期寄生和成虫期寄生。
4、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寄生现象有四种类型:单寄生、多寄生、共寄生、重寄生。 四。简答题:
1.昆虫纲可分为几个亚纲?各自分为几个目?答:由两个亚纲组成,分别是无翅亚纲(有四个目组成);有翅亚纲(由29个目组成) 2.什么是模式标本?模式标本有哪些种类?各自使用什么标签?答:模式标本:当一个分类阶元被作为新种描述并发表时,描述者必须指定1个或多个标本。 正模式标本是指真正成为模式的一份标本,即指由发表者鉴定,并已发表的那份标本。附有正模字样的红色鉴定标签。 副模式标本是指与正模式标本同时被引用的标本,也就是指正模式标本重复份以外的那些标本。附有副模字样的黄色鉴定标签。
3.温带地区昆虫的温区是怎样划分的?昆虫在各温区区中的反应怎样?答:将适合某昆虫生存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区,据昆虫在温区内发育及反应特点,将温区由低到高划分如下:
I 致死低温区:原生质结冰,组织破坏死亡II 亚致死停育低温区:代谢过程很慢,引起生理功能失调,死亡决定与低温强度和持续时间。III 适温区:昆虫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IV 亚致死停育高温区:死亡决定与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 V 致死高温区:部分蛋白质凝固,酶系统遭受破坏,短时间造成死亡。 五问答题 :
1、写出步甲与拟步甲的主要鉴别特征步甲科:
步甲科: (1)体型大小变化大,颜色较暗,有的鞘翅上有点刻、斑点或条纹,(2)头前口式,比前胸狭,眼小, (3)下颚内颚叶上无端钩,跗节5—5—5式。
拟步甲科:(1)体烟黑色,不光滑,外形似步甲,(2)第一节腹板不被后足基部分割,跗节5-5-4式,而步甲的跗节为5-5-5式。
2、同翅目和半翅目的区别是什么?答:同翅目:身体小到大型,口器刺吸式,触角短,呈刚毛状或丝状。单眼2-3枚,前后翅质地相同,膜质或革质,静止时常呈屋脊状置于体上或竖立于体上。渐变态。半翅目:半翅目昆虫体小至大型,体扁平。口器刺吸式。胸部具两对翅,后翅膜质,前翅基半部坚硬,端半部膜质,称半鞘质。身体腹面常具臭腺开口,渐变态。 3写出螟蛾科和夜蛾科的主要鉴别特征。
螟蛾科:(1)体细长,下唇须发达,常伸向体前,(2)前后翅M2脉基部靠近M3脉,后翅第一条翅脉与第二条在中室前相平行或在中室外接近,(3)足细长,翅三角形。
夜蛾科: (1)体色一般较深,有单眼与毒蛾区别, (2)前翅中室后缘一般有4条脉(同毒蛾) 后翅Sc+R1脉基部与Rs有一小段接触后即远离。
3、写出蛾类与蝶类的主要鉴别特征。蛾类多在夜间活动,为夜出性。多数有趋光性,尤喜紫外光,所以能用黑光灯来诱杀成虫和测报成虫发生期、发生量. 蝶类成虫多在白天活动,为昼出性。成虫为完成性腺发育,常需补充营养:取食花蜜,因此能为植物传粉。 4、写出肉食亚目与多食亚目的主要鉴别特征?肉食亚目:a前胸有背侧缝; 后翅具小纵室; 后足基节固定在后胸腹板上,不能活动; 第1腹板中央完全被后足基节窝所分开; 幼虫蛃型;上颚无臼齿区;胸足5节;大部分种类具分节的尾突。 包括1总科―步甲总科9科。 绝大多数捕食性,仅少数植食性。
多食亚目:前胸无背侧缝;后翅无小纵室; 后足基节可动,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 第1腹板不被后足基节窝完全分开,其后缘横贯整个腹部。 分为18总科。
5、写出叶蝉和飞虱的主要鉴别特征?叶蝉科:小型,活泼 跳横走,触角刚毛状,2单眼,前翅革质,后足胫节有2列刺状毛;一年发生多代,多食性,分16亚科。
飞虱科:小型善跳,后足胫节末端有一扁平大距,触角短,锥状;翅透明,有长翅型和短翅型。
6、螨类与昆虫有哪些不同?答:(1)前者头、胸、腹愈合不易区分,后者明显分为头、胸、腹三个体节;(2)前者无触角和翅,后者均有触角,绝大多数有两对翅;(3)前者有足4对(少数2对),后者有足3对。农业螨类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目,它是一群形态、生活习性和栖息场所多种多样的小型节肢动物。
7、简述昆虫分类学的地位、作用及与昆虫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答:昆虫学分类学能区别异同、鉴定名称还能研究物种的渊源、自然位置,借以阐明自然界物种间以及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建立符合客观的分类系统。并以种群的观点,研究物种起源、分布中心、昆虫进化的过程和趋向,以及整个昆虫区系的形成、发展和演替,使我们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有害昆虫和利用有益昆虫。昆虫分类是整个昆虫学研究的基础,但也要求昆虫形态学、解剖生理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只是作为它的基础。
8、什么叫双名法和三名法?举例说明双名法的特点。答:双名法:一种昆虫的种本名(学名)是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即属名 + 种名,第1个词是属名,第2个词为种名,即“双名” 。如菜粉蝶Pieris rapae L. 三名法: 一个亚种的学名由3个拉丁词组成,即属名 + 种名 + 亚种名,即在种名之后再加上1个亚种名,。如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
9、简述膜翅目的分类依据?答:翅膜质,后翅前缘有翅钩列与前翅连锁;口器一般为咀嚼式或嚼吸式;雌虫产卵器发达,锯状、刺状或针状。
膜翅目可分为哪几个亚目?分亚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每一个亚目举一个科说说与生产的关系?(一)广腰亚目:腹部第1、2节不缩小;足的转节2节;后翅至少有3个基室;产卵器锯状或管状。幼虫有胸足,有的还有腹足,植食性种类。 1. 叶蜂科2.茎蜂科(二)细腰亚目:腹基缢缩呈细腰型;原始第一腹节并入后胸;前翅无臀室;后翅至多有2个闭室;后足转节1~2节;产卵器为针状或鞘管
状。幼虫为原足型或无足型。茎蜂科:植食性,幼虫蛀食柳树、浆果植物或草本植物的茎干。蜜蜂科:成虫和幼虫均为植食性,取食花粉和花蜜,是著名的传粉昆虫。(三)针尾亚目 10、简述鞘翅目成虫和幼虫的分类依据?
答:前翅强烈骨化、坚硬,为鞘翅; 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 前胸背板发达,中胸仅露出三角形的小盾片 11、鞘翅目可分为哪几个亚目?分亚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每一亚目举一个科说说与生产的关系?
答:原鞘亚目:前胸有背侧缝; 后翅有小纵室; 后足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能活动; 第1腹板不被后足基节完全切开。 幼虫无尾突。
肉食亚目:前胸有背侧缝;后翅具小纵室; 后足基节固定在后胸腹板上,不能活动; 第1腹板中央完全被后足基节窝所分开; 幼虫蛃型;上颚无臼齿区;胸足5节;大部分种类具分节的尾突。
多食亚目:前胸无背侧缝; 后翅无小纵室; 后足基节可动,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 第1腹板不被后足基节窝完全分开,其后缘横贯整个腹部。菌食亚目:体微型,成虫前胸具背侧缝,后翅具小纵室,后足基节不与后胸腹板愈合,不把第一腹板完全分开。足5节;第9腹节背板有或无尾突。
12、缨翅目分亚目、分科的依据是什么?每个亚目举一个科说明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答:根据有无产卵器,分为2亚目:锯尾亚目,管尾亚目
分科主要根据触角,尤其是触角节数和第3、4两节上的感觉器、翅脉、产卵器形状等。
管尾亚目:腹部末端(第10腹节)呈圆管状,称“尾管”。雌虫无产卵器。有翅或无翅,有翅型前后翅相似,翅脉消失,翅面无微毛。管蓟马科:主要分布林区,多数为菌食性或捕食性,少数为植食性。
锥尾亚目:雌虫有锯状产卵器,腹部末端呈圆锥形。雄虫腹部末端阔而圆。通常有翅,前翅大,翅脉发达,至少前缘脉和1条纵脉伸到翅顶。翅面有微毛。蓟马科:是农林作物、园林观赏植物害虫。
13、双翅目可分为几个亚目?分亚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依据触角节数及长短)
答:长角亚目:(1)触角7节以上,鞭节各节相似,6~18节,多可达40节。(2)下颚须4~5节。(3)前翅一般无中室,如有中室则肘脉室开张。
短角亚目:(1)触角短,一般3节,第3节有时呈现分节痕迹,或延成1端突。(2)幼虫半头型(3)离蛹(水虻科除外),羽化时背面纵裂。
环裂亚目:(1)触角3节,第3节背面有触角芒。(2)幼虫无头型。(3)蛹为围蛹。
14、绘夜蛾科、舟蛾科、毒蛾科和灯蛾科的后翅脉序图,并注明翅脉名称绘叶蝉、沫蝉、飞虱后足图,并注明各名称
15、绘姬蜂前翅脉序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绘泥蜂、姬蜂、胡蜂、小蜂前胸背板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16、区别下面同翅目昆虫成虫:
木虱和粉虱:前者触角10节,复眼发达,单眼3个,喙3节;后者单眼2个;触角7节;跗2节
叶蝉和沫蝉:前者触角刚毛状,前翅革质,后足胫节有2列刺状毛;沫蝉科:前胸背板大,触角针状,3节。
叶蝉和飞虱:飞虱科:触角刚毛状,长在复眼的内侧;后足胫节上有 1-2 排刺。叶蝉科:触角锥状,着生在复眼的外下方;后足胫节端部有一膨大的锯。
蜡蝉和沫蝉:蜡蝉科:中或大型;触角3节,短大,末节针状;翅膜质,翅脉多分支,后翅臀区有网脉。沫蝉科:体小型,卵形,极隆起;2单眼,前胸背板大,但不盖住中胸小盾片;触角针状,3节。第7、8腹节有发达的泡沫腺,能分泌胶质与呼出气体相混成泡沫。
绵蚧、盾蚧和蚧:绵蚜科:翅及翅脉简单,腹管全缺或退化;触角除基部2节外,多有大形感觉孔(圈);有性生殖个体很小,无翅,无口器,
17、区别下面双翅目昆虫成虫:
寄蝇和麻蝇、寄蝇科:触角芒光裸或具微毛。后胸后小盾片发达。麻蝇科:后小盾片不明显,下侧片有成行的鬃,触角芒裸或基部一半呈羽状。
实蝇和食蚜蝇、实蝇科:小至中型,触角卧倒而短,中足胫节有距;食蚜蝇科:中至大型,触角3节,芒状,翅大,外缘有与边缘平行的横脉,
果蝇和潜蝇、果蝇科:体小型、浅黄色,复眼常红色。触角第3节椭圆或圆形,触角芒羽状。中胸背板有2~10列刚毛。C脉有缘折2个,有臀室。潜蝇科:体小或微小,翅阔,有臀室,C在Sc末端处中断,(Sc退化或与R合并),R脉3分支直达缘。
蝇和花蝇、蝇科:触角芒着生于第3节基部,羽毛状。胸背具黑色纵条纹。花蝇科:体小型至中型,常为灰黑色。触角芒光裸或有羽毛。中胸背板被盾间沟分为前后2块;前翅M1+2端部不向前弯曲,与R4+5端部平行或远离,Cu2+2A伸达翅的后缘;可见腹节4~5节
摇蚊、瘿蚊和蚊子、蚊科:体小,细长,多毛及鳞片,复眼大,肾形,无单眼,口器各部分转化成6根口针,触角细长,有轮生毛——环状触角,翅狭长,边缘和翅脉上都有鳞片,各3分支。 摇蚊科:蚊状,头小,触角细,多毛,5~14节;
瘿蚊科:体小而纤弱,足细长,胫节无距 ,复眼发达,触角细长,念珠状,10~36节,有明显的毛,常有环状毛,前翅阔,翅脉少,只3~5条,很少横脉。
虻和盗虻 虻科:头大,半球形,复眼,触角角状,口器适于刺吸,胸部大,有毛,翅大,有发达的腋瓣;足粗,中足胫节有2距;跗节5节,有3重垫。盗虻科:体多毛鬃。触角鞭节端部1~3节形成端刺;雌雄虻的复眼均为离眼;前翅脉多伸达翅的外缘;爪间突刚毛状或缺。
18、区别下面膜翅目昆虫成虫:
姬蜂和茧蜂、姬蜂科:小至大型,细长,触角长,多节,丝状,前胸背板两侧延伸,与翅基片相接触,前翅无缘室(有明显翅痣),有小室和第二回脉(科的重要特征!),转节2节。 茧蜂科:体微小至小型,似姬蜂科,但脉序简单,无第二回脉,小室通常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4c374d684254b35eefd34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