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欢迎阅读!
浅谈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武侠小说是中国的国粹,它立足于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和中华武功,它最能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武侠小说以其通俗的语言,精彩的格斗场面,深刻的哲理性,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更主要的是,它与中国文化有着—脉相承的关系。能从各方面解读武侠小说,能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提起武侠小说,人们大多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些虚构的故事罢了,娱乐尚可,没有什么深层的意义。但人们也不会否认,一些经典之作不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且将主人公的人生轨迹与基本真实的历史大背景融合,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宣扬正义与光明。在让人读完之后,不禁畅想:历史中是否真的会有这类人呢?小说的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构建了一个看似极为真实的虚幻世界。通过对大量武侠著作的阅读,我想谈一下小说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人的思维方式。
说武侠,当然不能不说其中的武功。所有的武侠著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点:掌门人的功夫总高于手下所有徒弟,而且以被徒弟超越为耻。当然,这一点对小说主人公往往不成立。古代的老师总认为被学生超越是一种耻辱,在教授武功时,都下意识地留了一手。其实从武侠上看来,那些最神奇的武功的精髓往往并不是表面的一招一式,而是对武学的理解。师父在教徒弟武功时,往往有意识地保留了自己通过江湖经验得来的这些精髓,而只传授招式。这样就造成只有那些天
生的武学奇才才能达到很高的高度,以常人的智力与悟性,这一生恐怕都难窥武学之奥妙。虽然大家都深知这一点,但从来没有人著书立说,讲出习武者应当具备的思维方式。这其实和中国古代逻辑学的缺失是相同的。人们总是依靠非凡的天赋才能达到很高的高度,而这武学上的进步速度,似乎就是人类最高智力进化的速度。几乎所有人都墨守成规,遵照师父的教导,苦练招式。人们的教育成了复制前人的行动。这样就导致人类对那些精髓的理解长时间地停留在一个层次。推到高处,这或许就是国人在科技或者思想方面进步缓慢的缘由。
读过武侠的人几乎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小说中很少有提及普通百姓。我们并不是在讨论小说用多大的篇幅来描述百姓,而是说在这些书中反映出的百姓的地位。封建社会是一个极不平等的社会,百姓几乎成了被鱼肉的对象。武侠之中,某些江湖豪客往往在酒家客栈里大打出手,使得房屋家具等被严重毁坏,但小说描述的重点总是集中于这大打出手的江湖客身上。我想,这一次争斗对店家人生的影响应该远远超过那江湖人士吧。但是小说不会理会这些,因为百姓只是道具,酒家客栈也只是提供一个打架的场所而已。记得读过蒲松龄写的《促织》,一家人只因向皇帝进贡了一直强壮的促织,便从此良田百亩,牛羊成群了。这其实同武侠一样,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极度不平等,人权的严重缺失。但是,更为惊人的是,几千年中,几乎没有人为此而奋起抗争。儒家思想中提倡的中庸、遵古训真是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就难怪在中国封建制度能够维持两千多年了。
武侠著作里宣扬惩恶扬善、光明磊落和诚实守信。很多著作中的
情节都是根据这三点在正义之士心中的神圣地位构想的。真丈夫不使阴招,信守诺言。即使一些“邪教”头目或者江湖痞子也都大多能做到诚实守信。书中常常出现的一句话是:“这件事如果传出去了„„”。这其实说明总体的社会风气都是极端鄙视阴损与不守诚信的。忠诚被看做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如果一个人以叛徒的身份被逐出师门,那便是奇耻大辱,包含了师门对其的绝望,甚至都不屑于以门规处罚,以免玷污门规。这其实是比被当场处死都严重的处决。可以想见,他的余生将受尽鄙夷与嘲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忠君爱国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历史上誓死忠君的人物灿若星河。古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可见只有坦荡光明才可称为君子,阴险而疲于算计的人被看做小人,这一点在武侠著作中被渲染与放大,甚至成为决定人物生死和整个故事串联的主线。
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前进,我们的武侠小说也将会随之以更新的面貌、更快的速度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我们衷心地希望它与中国文化永远有不解之缘,能更犀利地透视中国文化,为丰富中国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程征 2013年5月13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4943a30fc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