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人文馆的解读

2022-10-30 00:11: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华南理工人文馆的解读》,欢迎阅读!
华南,理工,解读,人文


华南理工人文馆的解读

在对华南理工人文馆解读之前,先分析一下岭南建筑风格。岭南一般是指我国北纬25度以南的地区,这里的气候和文化传统跟中原地带有很大的差异,几千年来岭南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特点,整体形成了轻巧、通透、朴实、自然的岭南建筑风格。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文化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其在设计思维上追求建筑与环境、自然、园林的结合。岭南建筑体现了创新精神,不仅在于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还在于建筑文化内涵的深层求索和建筑境的美学追求上。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馆便是在此背景下建成的。

一. 人文馆与自然环境的连续性

人文馆选址原是教工俱乐部的旧址,俱乐部拆除后,东西湖豁然开朗,那设计人文馆除了考虑其教学人文的精神内涵,必然要有更为理性的分析、协调和适应,必须要保持该场地的某种连续性。人文馆置身于校园南北中轴线的控制下,沿东西向又处于东西湖校园生态走廊的中心节点。东湖为一矩形水体,是华工大中轴线的景观中心之一,校园中许多建筑沿东湖形成工整布局。相对而言,西湖则是一个自然风景湖,湖心小岛、白桥、水亭及堆山构成了层次丰富的岭南园林景致,四周西湖厅、专家楼、西湖苑自成体系,高低错落,格外自然亲切。东西两湖风格对比鲜明,从几何形到自然形,从内向到外向,从有序到天然,从教学到生活,空间形态的过渡使得人文馆必须有兼容的品格,同时具备两种相对的特点,将两湖景观进行完美的链接。为了配合这种空间的节奏,东湖一侧以规整的平面形式与教学中轴线相应,西侧则较为自由,结合园林的处理及亲水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呼应。为了减小对南北两侧道路的压迫感,在建筑南北两侧退让出较多空白做绿化休闲场地,体现了对空间韵律的把握。建筑的主入口通过12m的退缩让出方整的叠级水池,延伸了东湖的诗意,拓宽了入口处的视觉空间。沿入口台阶而上,跨过水池,穿过景框式的围墙,进入宽敞的中庭灰色空间,透过西侧内院的树木,可以看到远处波光粼粼的西湖。视觉走廊的建立,使空间节奏自然地转换。

二. 人文馆的功能空间

逸夫人文馆按功能分成三个部分:展厅、阅览室和报告厅,分别布置在场地的东、南、北三个方位,并通过开敞式的连廊融合在一起。洗手间、钟塔辅




助空间与主要使用空间适当分离使三个空间类型各成体系,体现了建筑的理性特质。

这种布局很好的解决了各功能区的采光通风问题,体现了通透明快的岭南建筑地域特色。三层高的展厅由一个立方体和一个椭圆柱体构成,两个玻璃体在四层高的混凝土门形框架下。方形展厅是连续而动态的展区,我们沿台阶式展廊而上,透过玻璃看到两湖风景。椭圆形展厅为静态、平面展览为主,展厅内除了展墙,多用大面积透明玻璃,内外空间得以融合。南侧的阅览室与展厅成斜角,拓宽了内庭。人文馆西北侧一层是咖啡厅,二层是学术报告厅。西南角有一弧形休息廊,虚实结合,将人们的视线引至西湖。弧线尽头是高40m钟塔,钟塔成为了校园生态走廊的限定空间的视觉制高点,并且增加了时间的维度。这些几何形更是呈现了华工大的多维风貌。

三. 人文馆的特色建筑材料与构造

除了通透明快的建筑特色,人文馆还针对岭南地区的气候进行一些设计比如人文馆在屋顶和弧形架上采用了可调式遮阳百叶,通过变换百叶板角度,实现对遮阳的有效控制;利用柱廊与脱开的墙体来阻挡太阳光的直晒;采用低辐射玻璃及浅色挂石降低辐射热。在通风上,以庭院连廊等开敞式空间来组织;根据对风压和热压及四季主导风向的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阅览室以长边面向夏季主导风向,减少房间的进深,便于形成穿堂风;主要功能用房沿南北面布置,东西朝向打通连接东西湖,来自东湖湖面的凉风可以穿过人文馆直到西湖。构造上可以这样总结建筑的高度退让为三层,建筑实体退让为透明体,建筑直线退让为曲线,建筑的封闭退让为开敞。

四. 人文馆的人文考虑

人文关怀是一个建筑最根本的追求。人文馆原址为教工活动中心,地处华工大人流交叉点,为师生交流及休闲的场所,且留有新老华工人的回忆。人文馆对原有空间和树木进行了延续和保留,体现了对人们怀旧情结的关怀,也是对公众空间的关注,在实现了必要的使用功能同时,用开放空间实现了多元化人文交流。

人文馆内,有一个开放的交通体系,人们可以通过廊道,桥梁,从东南北三个方向穿行,实现了教育与生活区域的转换。光照的利用使建筑有通透性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47779e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