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意境的美学》,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意境的美学
作者:魏琛琳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6期
摘要:意境的存在,使艺术变得更美丽,更有生命力。意境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手法将它的美体现在歌、绘画、书法、建筑……方方面面。 关键词:意境;美学;情景交融;审美追求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72-01
什么是意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宗白华《美学散步》
通过对于文学原理的学习,我早已知道意境有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等特点,而从宗白华的论述中我们又不难看出,艺术不应仅仅停留在具体实物上,更重要的是要有创作主体心理因素的积极介入。连《辞海》也认为“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也就是说,不是机械复制或照搬照抄现实生活,而是应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意境的美学,我想从诗歌,绘画,还有建筑三方面做简要论述。
诗歌方面,诗人们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方法塑造了很美好的意境,这正体现了意境具有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的特征。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其中的客观的环境完全是通过是人主观试听所感受到的,这里意境里的一切已经不是生活的事实,而是主体化了的、心灵化了的、审美化了的世界,是诗人张继即景会心的结果,是诗人在须臾之间呈现出的人生体验,表达了张继作为漂泊旅人的无限孤寂和愁闷之情。
绘画方面,更能充分表现出创作活动中的虚实转化。清代的方士庶在《天慵安随笔》中写道:“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画家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这也就是说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必须把主观情思灌注到艺术形象中去。这便是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而《天慵安随笔》中另一段话说:“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曲尽蹈虚揖影之妙,”记得以前看郑板桥的《题画》中画竹的相关故事,有这样的一段话:“江馆清秋,晨起看竹,……其实心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忽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45a981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