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去留与荣辱――《南渡北归》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上世纪初,是中国历史发生剧烈变迁的年代: 清朝没
落,终至倾覆,民国初创,却混乱不堪;袁氏独裁,军阀混战,革 命蜂起,国共争雄,直到之后的八年抗战,三年内战 •…神州大地经历了百年未 遇的新旧交替和血火洗礼,并因为自己的积贫积弱而使整个民族面临空前危 机。然而,这也是一个人杰辈出的时代:
已经在统治阶级的镇压和对外封锁之下衰朽不堪的中华文化,在欧风美雨 涤荡下,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并孕育出了一大批即使今天仍然令人感到高山 仰止的 “大师”。他们的出现与国家的遭遇有何关联?他们的命运又与国家多舛 的命运如何联系在一起?岳南的这部《南渡北归》便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民国 初年知识分子命运变迁的全景画像。本书为三部曲的第一部,《南渡》,全书 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大、清华等院校师生南迁并组织西南联大的历史事 件为主线,运用交错笔法,生动再现了从梁启超、王国维、梅贻琦到陈寅恪、 傅斯年、李济、胡适、梁思成、林徽因等文史科学领域知识分子精英的思想历 程与生活情感经历。虽然以 “南渡 ”为主线,但作者也不拘泥于此,而是在叙述 到具体人事时,跳出单一时点而将其生平经历,来龙去脉来一番全景扫描,并 在正文之外还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参考资料。其搜罗之宏富,取证之认真,规模 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虽说这种写法在一开始给人感觉略显凌乱,但随着阅 读的深入,你会发现作者看似忽远忽近,忽前忽后的镜头,其实所对准的人和 事都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虽然此种写法于主线剧情有所削弱, 但无疑更有利于本书的主旨,即对知识精英人物群体的重现。通过岳南极富写 实韵味却又不乏生动传神的笔触,一位位 “大师”的生平、思想、为人、处世、 性格、情感、命运,均被娓娓道来,让读者从各方面了解这些人物及其活跃的 近代史。
可以说,本书不论是作为近代知识分子人物群体传记,还是作为近代史本 身的一个窗口,都令人感到受益匪浅。而且,这种对人物的塑造并非简单刻板 的经历介绍,而是代入了中国近代多难的历史进程之中。自鸦片战争后,紧闭 已久的国门被强力打开,并让尚自满于天朝大国的国人见识了欧美的科技与政 治进步。国家的积贫积弱则让许多人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自强以救国的深刻问 题。知识分子精英便是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对西方政治思想和科 学技术的学习和引进,对传统中国文化利弊的思考与反省,不仅决定了他们自 身的命运,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之后历史的发展。然而,动荡的社会却让他们的 远大抱负和理想难以实现。
本书以抗战中 “大师 ”们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主线,其实正是他们在近代史中 经历的缩影。 “血火总破温柔乡 ”,在炮火连天,国难当头的年代,知识分子就 如同飘萍一般聚散无常,随波逐流。当我们读到北平师生在日军铁蹄之下仓皇 出逃时,当我们读到堂堂如梁思
1/ 3
成、钱穆等名流学者,竟不得不偏居西南穷乡 僻壤度日时,当我们读到李济、林徽因等人因为恶劣的生活条件和连续的精神 打击而日益消沉时,我们不仅为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深重苦难而叹息,更为这些 本该在各自领域大展所长的 “大师 ”而扼腕。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先辈们仍然以达观的心态去面对;面对民族危急存亡的时刻,他们在忧国忧民 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纷飞的炮火与频繁的空袭之下,师生们 依旧授课不辍;缺乏经济后援和物质条件的环境下,学者仍在进行着研究乃至 实地考察。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情怀!从这些大师们的身上,你可以感受到 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求,更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未来的无比关 切。即使时局艰难,但他们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继续自己的本职工作。
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做好了应做的事,才是对国家尽责,才是对人民的最 好回报。其坚强不屈的毅力和伟岸的人格,与如今只知在网上空谈爱国,自己 却毫无作为的 “愤青 ”可谓判若霄壤。他们的精神境界也能够给今天的我们太多 的指引和启迪。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并未停留在 “高大全 ”的人物形象上, 而是以客观的态度进行了深入挖掘。书中各位 “大师 ”们固然都是在各自领域呼 风唤雨,名重一时的高士,然而他们之间也会有摩擦龃龉,也会彼此摩擦乃至 势不两立。其原因有不少,比如性格不合、比如气场相斥,比如思想相左。 “文 人相轻 ”确是客观存在,不避讳此点并不有损这些大师的正面形象,反而令其更 加丰满真实。
毕竟,再高尚的人也一样会有人格上的瑕疵与缺陷。而且,应该说最为激 烈的分歧就产生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以及引进何种思想路线方能救中国上。 前者体现在主张对传统文化全面打倒,全盘西化的 “文学革命 ”派和主张在旧有 文化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思想,两项并举的 “学衡派 ”;后者则反映为效法欧美 民主自由的 “右倾 ”和以俄为师的 “左倾 ”。作者摆脱了以往国内历史叙述中 “左的 意识形态 ”的绝对主流观念,而是以一种客观公正的视点去全面看待这段是非恩 怨。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本书不同于刻板历史教材的根本原因。因为不 管信奉什么主义,保持什么思想,是激进还是渐进,是左倾还是右倾,其本来 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使国家富强。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时,认 识此点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对本书中有些叙述,我也有不同意见。书中以文 化史为主,态度可谓持平,但到了政治相关部分,却有些过于 “挺蒋 ”了。蒋介 石在中国近代史以及抗战史中的形象,因为以往意识形态敌对而被大大矮化和 丑化是不争的事实,作者欲正本清源,还原真实历史人物的心情也可以充分理 解。但本书中对蒋的描写却显得过于偏颇,纯成一气荡山河的民族英雄形象, 以至于换个名字恐怕便于国内历史教材所异无几了。光写蒋如何号召全国军民 同仇敌忾,却几乎只字不提 “西安事变 ”,这无论如何很难算客观。而事变另
2/ 3
一 主角张学良则显然成了负面角色。通电易帜轻描淡写,中原大战入关调停成了 犯毒瘾和中了美人计的后果(不过让宋美龄充当美人计似乎对委员长也不是什 么光明正大的事吧••…),和蒋形成鲜明反差。需知委员长固然在抗战中称得上 苦心孤诣,但也不因此获得了 “全国军民近乎无限度的崇敬 ”?然而抗战之后短 短三年就从巅峰滑落,最终带领国民党残部退居孤岛,其骤得骤失,恐怕不能 只用一句 “共军太狡猾 ”来搪塞吧。何况观蒋氏国民党对知识界人士之态度,以 及其在台湾之作为,恐怕在某种程度上,与其毕生对手不过五十步百步之别而 已。以李敖入狱但未被砍头来证明国民党的 “宽容”,更是令人闻之绝倒。只能 说为蒋 “翻案”无可厚非,矫枉过正就有点那个了。不过,这样的一本书能够出 版本身是值得欣慰的。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4003135ac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