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家庭治疗1

2023-01-11 08:27: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系统论家庭治疗1》,欢迎阅读!
家庭治疗,系统论


系统式家庭治疗

(091200041 姚梅芳 09应用理学)

摘要:系统式家庭治疗是一种来自西方的治疗模式,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疗技术,本文参考已有文献资料从系统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对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评价等方面展开,最后总结前人研究及对家庭治疗个流派的思考揭示了家庭治疗的发展新趋势。

关键字: 系统式家庭治疗 系统论 青少年 .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 1.1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含义

系统式家庭治疗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疗技术,“是家庭治疗的流派之一”。该法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家庭看成一个系统,将 家庭成员看成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认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 自己认识事物的模式,称为内在解释( innner construction) ,内在解释决定一个人一贯的行为模式,反过来又受行为效果的作用和影响;换言之,一个人的内在解释与他的外在行为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其间的关系不是 直线式的因果关系,而是反馈式的循环关系。而每个成员的内在解释与外在行为又会在接受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之同时,反过来也影响其他成员,其间的关系同样是循环反馈式的而不是线形因果性的。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认为无论是正常行为还是病态行为都是这种连环套式的循环反馈关系层层作用的结果。这样,对任何病理过程的原因不再在个人范围内、个体心理动力学角度寻找而是从家庭结构里去探索。对生理和心理过程的紊乱的兴趣已被对交流的兴趣所取代。家庭治疗的要义在于通 过引入新的观点和做法,来改变与病态行为相互关联的反馈环。强调摸清家庭内部的相互关系格局,并通过对整个家庭的干预来改变个人心理症状的家庭关系格 局,使家庭产生新的冲突,并通过对冲突的重新自我组织,获得新的变化(感受、行为方面)产生新的规则,互动模式。

1.2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特点及核心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是60年代从西方发展起来的。近年由德国治疗师 Margaret H.W,Simon F.B.和赵旭东等以连续培训班的方式“移植”到我国。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方法论引进家庭治疗中,把一个家庭看作一个系统,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子系统。家庭系统中成员的互动方式构成的家庭模式与规则是患者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的重点就在于围绕症状找出家庭规则中的问题系统,加以治疗,从而促成症状的消失。家庭规则(family rules )指的是一个家庭固有的互动方式和行为规则,是一种把家庭成员联结在一起的共识。具体表现为一个家庭中谁与谁亲近,谁与谁联盟或冲突,大家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交流等。其治疗的特点就是心理治疗师处理临床问题的工作对象不是个体,而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系



统———家庭。它通过会谈和行为作业,对以家庭为单位的人际关系进行干预的心理疗技术。

.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应用现状 2.1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临床研究

1988年,德国着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治疗家Helm Stierlin 教授及Fritz B. Simon博士,通过“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第一次将家庭治疗正式传入中国。这是近4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其特点是:心理治疗师处理临床问题的工作对象不是个体,而是最基本的人际系统—家庭。这类治疗中的各个流派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系统论思想的影响,其中以系统式家庭治疗最为典型,它已有成套的操作性概念和技术来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观。

成功案例:“多问题家庭”的综合治疗:一位53岁妇女因厌食3个月,体重下降

15公斤就诊,经细致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在访谈中,医生发现其丈夫因面临退休而焦虑失眠,最小的儿子酗酒,三人症状互为因果。医生为打断使健康问题恶化和慢性化的恶性循环,将三位患者连同他们家中两位健康的儿子一同纳入治疗,访谈两次后,对父母施以小剂量对症治疗药物。结果小儿子戒酒成功,重返工作岗位,父母心身症状康复,家庭关系融洽,生活愉快,随访一年无复发。 2.2 对家庭内部结构不完善或突发事件的家庭治疗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按照一定互动规则而运作的大系统。这个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互动与相互依赖的关系,并保持一定的相对稳定性。但系统常由于内部结构的不完善及突发事件的冲击而产生功能失调现象因此,在针对家庭内部结构的不完善及发生突发事件(如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选是系统式家庭治疗。从事因学角度看,家庭的变化(突发事件)引起了后续的一系列变化,即问题的产生;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观点认为,任何家庭成员问题的出现都受到整个系统的影响。因而需要将工作的重点聚焦于家庭这一有机体上,采用系统式家庭治疗模式。而所谓系统式家庭治疗就是通过改变家庭成员围绕症状所表现出的交往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症状的一种治疗理论和治疗方式。 2.3 在问题青少年方面的应用

家庭影响对精神症状的形成、塑造及保持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问题少年”这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社会上长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伴们的强烈排斥,更加渴望在家庭中得到关注和温暖,而系统式家庭治疗恰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系统式家庭治疗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每个家庭成员既相对独立又与他人相互关联,彼此间形成反馈式的循环关系。治疗师通过一系列特殊的提问技术和留作业方式,使家庭内部的互动模式发生改变,达到治疗目的。例如单亲家庭中的少儿心理障碍治疗:许多父母离异而由母亲养育孩子的家庭,若母亲的情绪及社会适应不良,会与孩子情感联结过紧,容




易使孩子出现心理早熟与自立过程延迟共存、过度依恋与攻击性过强共存的矛盾现象,常有家庭内暴力,孩子学校适应不良或出现神经症行为等。如果用只针对孩子的个别式治疗方法很难矫正这些问题,但用系统式家庭治疗,可使母亲生活质量提高,患儿心身发展的偏异得到纠正。 .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评价 3.1 适合中国人的家庭治疗

系统家庭治疗被认为是比较适合中国文化的家庭治疗形式。许多个案研究也显示,经过系统家庭治疗,带症状者的症状都有所减轻,证实了系统家庭治疗也同样适合于中国家庭,而且疗效是显著的。并且它的治疗理念和技术比较容易为大多数中国家庭所理解、接受和认同,治疗的结果与人们的期待也基本一致。 3.2 理论设想不完备性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前提假设是:不良的家庭关系与成员个人的心理问题互为因果关

系,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这显然优于一般意义上所认为单线关系,反馈式的循环没有 将家庭中某个个体当成众矢之的,这确实是一大突破。但遗憾的是,它始终没有明确的回答家庭问题的根源——这个互相作用的过程如同物理学中的惯性定律,但学者们终究不能指出到底什么才是上帝的那只手,即引起家庭问题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3.2 提问的透明化让成员对于隐私不敢吐露实情

当众提问的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且有效保证了答案的正确性,

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隐瞒。事实上,“问题少年”错误的源头恰恰是说谎。出于颜面问题,来访者很难当众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当问及敏感话题或自己的内心中脆弱的部分,即使“问题少年”不采取说谎策略,也只能缄口不言,这显然会影响到治疗效果。除此,当回答问题者说谎时,如果知道实情的人予以包庇,则会给治疗工作来更大的困难。

. 家庭治疗发展新进展 4.1 从分立走向整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家庭治疗运动反思的不断深入和后现代思潮的全面渗透,各流派间“老死不相往来”的保守局面得到了改变。治疗者们逐渐认识到,人是一种有着复杂的思维、感觉和行为的生物,他()处在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影响系统中;治疗者对不同的治疗理论都应有所了解,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某种单一的理论各种整合模式力图尊重每个来访者的独特系统,并把种族、性别、阶层、性取向、社会经济地位、发展阶段等问题引入治疗视野,不仅把个人置于家庭情境中加以理解及其经历的问题,而且还考虑到家庭所处的更大的历史政治经济环境。由此,整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并出现了多种不同维度和程度上家庭治疗整合模式,为家庭治疗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行进方向。



4.2 家庭治疗的社区服务

随着社会社会工作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很多青少年的社会题来源于原生家庭或者与家庭的生活经历有关,社会工作研究的学者们也更多关注家庭治疗在解决家庭问题尤其是解决青少年问题中的作用。在以家庭关系为主导的支持系统中,当其以正面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评价,便能够有效地帮助子女良好地完成自我认同。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往往对其以后的行为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一旦家庭出现如家庭暴力离婚等问题,势必会给青少年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在这期间就需要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及时介入,通过分析家庭结构与家庭问题,改善家庭关系 ,最终解决青少年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因此家庭治疗的社区服务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将成为家庭治疗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 参考文献

[1] 宋陈宝莲.系统家庭治疗概述[G].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课程讲义. [2] 赵旭东.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国的跨文化移植——理论评估及初步应用情况报告[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增刊)271273

[3] 赵旭东.系统式家庭治疗在中国的临床应用[R]研究报告

[4] P.戈尔曼.美国家庭系统疗法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1999(4). [5] 李景华.系统化家庭治疗评析[J].西安教育学院,2002(3)

[6] 朱眉华.家庭治疗:社区服务的新拓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2002(2) [7] 胡三缦.家庭治疗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4(9).

[8] 赵芳.家庭治疗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2010(5) [9] ,..Nervous Diseases and Mental Health.2005(5).

[10] 李静,许秀峰,赵旭东.行为问题儿童的系统家庭治疗[J].Chinese J Evidence Breed Medicine. 2004(8).

[11] 姚进忠.国内家庭治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6). [12] 汪新建.关系的探究与调整:西方家庭治疗的新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2004(1).

[13] 汪新建.吕小康.整合:西方家庭治疗领域的新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科学)2007(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3ab23da76a20029bd642d3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