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

2022-12-10 08:23: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欢迎阅读!
霍曼斯,交换,理论,社会
评述部分

社会交换理论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

由于它对人类行为中的心理因素的强调,也被称为一种行为主义社会理学理论这一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而这一理论的主要开拓者就是霍曼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个体主义力法论自然就应运而生,霍曼斯便成了开路先锋。

而霍曼斯交换理论的产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古典政经济以及马克思的经济思想。第二,文化人类学家的交换思想。 第三,斯金纳的个体主义心理学思想。

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成功命题。就个人的全部行动而言的。人的行动与动物有着相似的地方,他要遵循报酬原则。也就是说,频率的有规律性所获得的报酬和奖励要低于没有规律所得到的奖励和报酬。

第二个是刺激命题。某一特定的刺激或者一组刺激的出现会给某人的行动带来某种报酬或奖励。那么现在的刺激与过去的刺激越相似,个体就越有可能进行类似的行动。

第三个是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对一个人来说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采取同样的行动。当然.霍曼斯所讲的价值不仅仅指经济价值也包含了社会价值乃至伦理道德价值因素在内.

第四个是剥夺——满足命题。一个人在最近越是经常地得到某种报酬,那么随着报酬的增加此人所获得此报酬的满足感和价值感就会减少。

第五个是攻击——赞同命题。这个命题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当某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期望的报酬或者他得到了料想不及的惩罚时,他将被激怒并越有可能采取攻击性行为,而这种行为可以发泄他的不满情绪,因而对他来说有价值。其二。当某人的行动获得了他所期望的报酬,特别是报酬比预期的还要大,或者他的错误行动没有受到预想中的惩罚,他都会非常高兴,继续做得到报酬的行动或者避免错误行为的再度发生。

第六个是理性命题。霍曼斯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际交往中,人们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最高酬赏和利润。

从上面我们不难发现,霍曼斯是在吸收上述思想家们的思想并总结斯金纳心理学理论个命题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命题,与原先的社会理论相比,更具有时代性和较强应用力。但是,与布劳、科尔曼等人的社会理论相比,他一味地反对帕森斯的功能主义,而没有深入揭示建立在个体交换基础上宏观水平上的社会交换。

霍曼斯交换理论20世纪的60年代之后,被广泛应用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尤其是其成功命题和刺激命题,被广泛应用到薪酬制度当中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对于重新恢复人的主体性、克服功能理论忽视人的因素具有积极的作用,他的理论因此被公认为是一个精致的、完整的具有强解释力的现代社会学理论。而且,霍曼斯理论非常重视人的需要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与社会交换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理性人的选择性,这种将微观互动与宏观整合相结合的尝试也为心理学社会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理论所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霍曼斯忽视了社会因素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过分夸大了人际交往以及社会交换中个人的目的与动机而忽视了宏观社会结构对个体活动的制约作用以及个人对于社会结构的能动作用。 其次,霍曼斯混淆了动物为了生存而形成的本能行为与人类的社会行为之间的界限,忽视了人类生活、人类文化以及


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再次,就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的实质而言,只介绍了处于微观水平上个体之间所进行的社会交换原则,而没有深入揭示建立在个体交换基础上宏观水平上的社会交换。因此心理学命题无法取代社会学命题去准确地把握和解释社会事实。

解释部分

1、从众行为 含义见书223 影响因素 见书224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感染的结果。个体在受到群体精神感染式的暗示时,会产生与他人行为相类似的模仿行为。与此同时,各个个体之间又会相互刺激、相互作用,形成循环反应,从而使个体行为与大多数人的行为趋向一致。

从众行为的例子 社会上曾经掀起的流行服装浪潮如红裙子健美裤牛仔裤均是这类从众购买所致。抢购食盐 板蓝根而在如今强调个性化的年代,人们的从众行为则表现为买与别人不一样品牌、款式的产品。

2社会助长倾向和社会致弱倾向 见书223 含义 社会助长倾向: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会提高个体的行为效率。 社会致弱倾向 就会降低个体行为效率。

所谓社会助长作用社会助长作用又称社会促进现象,是指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率有提高的倾向。也就是说,在做某一项工作时,个体和别人一起做往往做得又快又好,比一个人单独做时效率高。

例子1 比如我们要测量单位时间内小朋友拍球的次数,单独测量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时测量,一起拍球的数量明显增加。这是因为群体共做时会激发潜意识的竞争机制。 例子2 一方面在课堂中进行一般问题的探究活动时可以分组探讨,因为小组群体内一起来解决问题,具有个人所没有的脑力激励作用,可以使学生找到更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地问题解决办法,而小组之间也会产生竞争心理,有利于激发思维,创造探究情境。从而充分利用社会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在习题教学中可以利用社会促进作用,对于重点内容适当进行定时检测,因为定时训练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这也会激发学生的比较心理,这样会使大脑处于紧张的思考状态,思维比较集中,效率也就会提高很多。

.奥尔波特解释原因: 1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增强了个人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兴奋水平。 2与他人一起活动,增加了相互模仿的机会和竞争的 3减少了单调的感觉和由于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劳。

个体行为受群体的影响作用,还表现为社会促进行为和社会抑制行为。社会促进行为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活动效率因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社会制行为则与此相反,个体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受到减弱

原因:主要来自于个体的心理紧张。这种心理紧张主要是由于个体想从群体中得到尊重和赞许的愿望与对自身工作的信心之间的差距造成的。

例子1、新演员初次登台时需尽力记忆自己的角色,这时观众可能会增加其舞台恐惧心理而破坏他的表演。 例子2、其实也可以有上面的课堂回答问题,老师提问自己的时候,如果知识不熟练的话,你那么自己就会更加紧张,从而大脑思维更慢。



应用部分

中轩猎头的一项调查表明,企业在领导层高端人才的试用期内所关注的重点中,隐性素质要远重于业绩和技能。而在隐性素质里占比例由高到低的选项依次为“拥有全局观”占53%,“具备领袖影响力”占28%,“与企业文化匹配及调节能力”占15%,其他占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3a7c6c7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