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初一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中学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中学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我们宁乡四中高三语文组能在2014年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先要感谢邱老师对我们的细心指导,同时也要感谢学校领导对我们语文教学的支持与重视,当然也离不开我们高三语文组每一位老师求实务本的态度和研讨反思的精神。具体的一些做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希望能得到各位行家的批评和指正。
一、 集体备课有创新。
“集体出智慧。”三年前我们宁乡四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的这个经验在全县推介,并得到了当时教育局长、局党委书记的充分肯定,集体备课也在全县推广。时隔三年我们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优化。我们不只停留在集体备课这一环节上,同时重视听课与评课。每一种课型先集体交流讨论备好一堂课,由一人主讲,大家一起听课后评课修改,再各自分头上课。“多给机会,少给面子。”这是我们高三语文组的格言。经验丰富的老师多给年轻教师听课学习的机会,多给年轻教师展示才艺的机会,多给年轻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听完一堂课后少给上课者面子,无论其新老,平时交流意见与建议尽量提出来,在办公室我们总是戏言“小狗也要大声叫”,青年老师也要大声评。这样一来听课后再上课就不是简单的仿效,不是人云亦云的照搬,不是鹦鹉学舌的重复。一生向别人学习是一种谦虚,一生只能向别人学习就是一种窝囊了。因此一年高三下来新老师都有了足够的成长走向了成熟,老教师也有一些新的收获和启迪。这是集体备课的一种发展,也是求实务本的一种体现。
二、 课堂教学求实效
高三语文复习如何有效进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科学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我们所做的仍落在一个“实”字上。方法在课内,功夫在课外。
1. 重教材,重阅读
到了高三,复习资料漫天飞舞,高考信息也多如牛毛,令人无所适从,捡了西瓜又怕丢了芝麻,天下的麻雀想捉尽,最终费力不讨好。而我们的做法是重教材重阅读,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高考说明是最好的高考信息。因此我们很重视对教材的处理,对历年高考说明的研究。比如第五册教材,有些学校是弃之不顾,有些学校是蜻蜓点水,而我们是每单元精选一篇,老师引领指导阅读,在教学中,我们与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要求相结合,重在整体把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行文思路、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等,甚至让学生就此写文学评论短文。一篇文章读就读通,读懂,读透。其余的篇目请学生按照老师传授的方式自主阅读,完成老师交待的作业即可。读得多、想得多,自然会读;背得多、写得多,自然能写。当别人在题海中昏天黑地时,我们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摘抄、领悟、赏析等语文活动中,这样一来无论是考基础还是考阅读还是考写作,无论是考现代文学作品还是当代文学作品,无论是考唐诗还是宋词,无论是考人物传记还是小品杂文,无论是评主题思想还是艺术手法,学生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宏观处把握,从微观处落实,少了一些盲目混战,多了一些用心感悟;少了一些花拳绣腿,多了一些真枪演练。
2. 巧取材,多反思
也许很多老师都记得去年刘大禹老师上的一堂试卷讲评课,无论是材料的选取,还是知识的点拨,都落到了一个“实”字上。其实我们高三语文组的九位老师在教研组长彭春香老师的带领下个个都是做踏实事的人。
作业讲评,我们就地取材,因势利导。比如作文讲评,每次都是从学生的作品中精选范文和病文,打印出来,佳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每次讲作文学生的兴趣都很高。尤其是写了病文的学生,他们并不埋怨,而是谦虚好学好问。自己再评点,请老师评点,请同学评点。一次作文讲评既是一次学习交流,又是一次经验总结,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巧取材并不易,知识的点拨要到位就更不易了。平时我们都注重方法的.总结,但发现学生一到做题,方法却一个都用不上,于是我们研究反思,改变策略。老师做“下水习题”、“下水考试题”。比如考试,我们就要求每位老师不能先照抄答案,而是和学生一样先独立完成模拟试题,以学生的身份进行新的尝试、新体验,然后再对照参考答案反思解题过程和方法。如果老师自己在某一题上与参考答案存在一定差距,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就提出来一起研究讨论,因为老师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是学生有重大问题的地方,参考答案毕竟只能参考。老师自己吃懂吃透才好去点拨学生。另外,面对学生的错误答案,既要让学生自己反思,老师同样也要反思: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回答,这样回答是否具有合理性,哪方面存在知识缺陷等等。正是在这种考试――研究――反思的过程中,老师自身业务能力自然提高了,讲解试卷的针对性也就强了,方法思路也就行之有效了,这样比单纯对着答案生套理由科学实在多了。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课外付出很大的努力。
三、 课外学习重引导
我们四中,按李再湘老师的话说就是夹缝中求生存。而我们语文学科更是在夹缝中谋发展。因为学生既不对它抱有殷切的期望,也不会怀有深深的遗憾,属于“不痛不痒”科目,要想学生语文成绩好,单靠课内还是不够的;而要吸引他们课外学语文,那是要费一定心思的。为了让学生有意识自觉地爱上语文,我们采用潜移默化感染法,真是用心良苦。课前读一些感人至深的文章,下课就会有很多学生抢着借这本书,一本书供不应求,就偶或印些时文美文,印发的文章学生嫌少,就
发动他们每人买一本经典杂志。学生的胃口调起来了。可问题也来了,老班发现,上自习课也有人偷看诸如《青年文摘》《时文选粹》了,那可是犯天条的。“穷则变,变则通。”我们从李阳疯狂英语中得到启发,三餐饭后的时间被李阳占了,那我们就抓课间十分钟。“利用课间十分钟,欣赏一篇好文章。”这是我们向学生发出的号召。欣赏不只是浏览,还包括作摘抄,写评语,常翻阅,一期下来学生书写加强了,写作水平提高了,鉴赏能力加强了,能达到这种效果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四、 教研教改出成果
谢觉哉老人在《思想随笔》中说:“安于其业,专于其业。”做到“安于其业”也许并不难,而“专于其业”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不思进取者不行,心浮气躁者不行,追名逐利者不行,而我们高三语文组九位老师可谓个个勤钻研、乐教学。“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也许是由于平时的交流合作、研究反思落到了实处,很多老师的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各位老师在教学之余,积极探究教研教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李春华老师的《让学生做到一个“实”字》、李新辉、袁灿红老师合写的论文《浅谈抄读法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相继在国家级刊物《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上发表,欧建新等一些老师的论文在市级论文评比中都曾获得奖励。教材钻深了钻透了,教法新颖生动了,教师水平提高了,学生受益匪浅,真所谓“教学相长”。
昔者往矣,来者更可追。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她的完美是我们终生追求的目标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中学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3a356c2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a7.html